|
(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11月21日电/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执政一年多来,支持率高开低走,执政基础正被严重削弱。日本放送协会(NHK)的民调结果显示,从7月起岸田内阁支持率连续下跌,11月的支持率仅剩33%,较7月下降26个百分点。进入10月下旬后,不到三周时间,陷入“统一教”丑闻的经济再生担当大臣山际大志郎和发表不当言论的法务大臣叶梨康弘先后被撤换。目前,在野党正强烈要求存有“金权政治”问题的总务大臣寺田稔和复兴大臣秋叶贤也辞职,阁僚更迭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此外,岸田在自民党内的向心力日趋减弱,围绕防卫政策调整等重大议题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之间“温差”明显。执政基础不稳将极大掣肘岸田今后施政工作的展开。岸田政权亮起黄灯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罔顾民意为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国葬”。7月8日,安倍遇袭身亡后,岸田以安倍“宪政史上执政时间最长”“致力于灾后复兴”“提出安倍经济学”“外交成果丰硕”等为由,执意为其举行“国葬”。而据《文艺春秋》8月初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受访者反对为安倍晋三举行“国葬”。举行仪式当日,东京、大阪、广岛等地均掀起市民抗议浪潮。反对者认为安倍任内推行强权政治,并被“森友学园案”“加计学园案”等丑闻缠身,其政绩需重新评价;安倍与“统一教”之间的具体关联尚未查明;在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显着拉大等背景下,岸田政府却斥巨资举办“国葬”,并由国家财政负担所有费用,强制国民哀悼,与岸田本人标榜的“倾听民众声音”政治姿态及民主主义精神背道而驰。
二是经济政策效果不彰。岸田上台后着力提振日本经济,先打出旨在促进增长和分配良性循环的“新资本主义”旗号,后提出旨在“应对通胀和日元贬值”的大规模综合经济刺激方案。然而,受乌克兰危机溢出效应和日美息差持续扩大等因素影响,日元急剧贬值,物价大幅上涨,民众生活负担加重。9月份,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涨幅创31年新高,且预计10月份涨幅将继续加快。由于内需疲软,日本第三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3%,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三是在应对“统一教”问题上动作迟缓。安倍遇刺后,“统一教”大规模敛财问题以及该教与自民党之间的联系陆续被曝光。而岸田却迟迟不肯对“统一教”问题进行深入严肃处理,侥幸认为随着时间流逝该话题热度就会逐渐下降,最终被民众所淡忘。岸田8月改组内阁后仍有至少5名新内阁成员与“统一教”存在关联;清查自民党籍国会议员与“统一教”关系时采用了不痛不痒的“自主申告制”,并把众议院议长细田博之划定在清查范围之外;曾以“确保信教自由”为由对解散“统一教”持模糊态度。在野党的穷追猛打和舆论的持续发酵等多重压力之下,岸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指示文部科学大臣启动对“统一教”涉及敛财等问题的调查。然而,这种消极姿态已经给民众留下了极其负面的印象。
四是“任人唯亲”的人事安排引发不满。10月4日,岸田文雄宣布起用长子岸田翔太郎为首相政务秘书官。政务秘书官被视为“首相心腹”“首席秘书官”,负责调整首相日程、就重要政策与各部门及各党开展协调等关键事务。按照惯例,政务秘书官由长年辅佐首相本人的秘书担任。而翔太郎现年31岁,2020年起才担任其父秘书,步入政坛不足两年,是一名政治新人,与其他七位“60后”资深秘书官形成鲜明对比。针对该人事安排,不仅在野党指责岸田“公权私用”,就连执政党内也议论纷纷,出现了“首相缺乏政治敏感性”“翔太郎无法胜任”等批评声音。
为挽回支持率下跌颓势,岸田试图通过深化日美同盟、加紧与欧洲大国互动等举措展现其外交手腕,通过渲染所谓“周边安全威胁”、树立“假想敌”的方式,煽动日本民众的危机意识,转移民众注意力。然而,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解决国内症结,还无益于改善同邻国的关系。岸田政权进入了必须重新审视内外政策的紧要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