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阎德学:日台关系提升加大地区动荡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21-08-07 00:13:18


 
  中评社:我们注意到,日本首相菅义伟在访美后接受质询时强调说,尽管联合声明中提到了台湾,但日本不会军事介入台海冲突。请问菅义伟强调这一点,背后有哪些考虑?

  阎德学:美日联合声明中强调“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决两岸问题”,表明日美有意打破对台政策的“战略模糊”,这是对华战略的较大调整。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中日关系明显改善,2018年李克强总理访日,同年10月安倍正式访华;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出席G20峰会幷访日,安倍正式邀请习近平进行国事访问;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日共同抗疫,9月12日,菅义伟宣布参选自民党总裁答问时,对亚洲版北约持否定态度,强调日本必须同以中国为首的近邻建立稳定关系,9月16日菅义伟出任首相后,中国领导人即刻发去贺电,9月25日,中日最高领导人举行电话会谈。可见,菅义伟政府虽跟随美国打“台湾牌”,但不会直接触碰“一中”红线,不会任由日中关系滑向深渊,不会公开表示军事介入台海冲突,为发展日中关系保留空间。对日本来说,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安全合作同样非常重要,二者无法完全割舍。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实力的衰落以及中美博弈进入新的阶段,日美同盟受美国因素强烈影响,日本不得不警惕美国出现第二个“特朗普”,竭力避免日美同盟再次出现“漂流”。前首相安倍认为,联合声明提到台湾问题非常有意义,表示“要和美国一起担负起亚洲、印度洋地区的责任”,声称“日本今后将积极配合美国重建联盟,抗衡中国的战略,在重构亚太格局和秩序上紧密合作”。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因素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有不少专家认为是因为特朗普政府不重视同盟关系,对华采取强硬政策,中国为了减少战略压力,日本为了规避风险,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迅速接近。美国总统的任期限制、美国国内高涨的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情绪,都让日本不得不做长远考虑,避免将来日美关系冷淡之际日中关系同样糟糕,使自身孤悬于“太平洋”之上。

  中评社:日本在处理与台湾关系时,会如何平衡自身需要、中日关系和日美同盟这三者的关系?

  阎德学:拜登政府上台后积极团结盟友,日本同样积极响应,在日美首脑会晤后表现出明显的“向美倾斜”之势,此次联合声明重提台湾问题就是一个例证。无疑,此次联合声明大提中国内政问题,给中日关系进一步改善蒙上阴影,如何在加强日美同盟,满足自身安全和经济需要后避免重现中日“政冷经冷”的窘境,考验着菅义伟政府的智慧。不可否认,此次联合声明满足了日本的需要。除了防范中国外,日美还表明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双边贸易、新冠疫情和气候、东京奥运会等问题上达成了一定共识,基本符合日本需要,得到了国内政界和自民党首脑的支持。可以看到,国家利益还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在处理日台关系时也会秉持这一原则,在台海问题上很有可能既做“协调者”,又做“参与者”。

  同时,日中关系在菅义伟政府外交次序中肯定低于日美同盟,但会高于日台关系。日美同盟关系是日本对外政策的基石,在这一点上日本不可动摇。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称“日本需要抱着印度-太平洋已成为前线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此次联合声明也表现出日本明显的“选边站”策略。中国作为近邻,对日本的安全和繁荣也非常重要,中日之间培养起来的相互依存关系对日台关系同样具有影响力。目前,美日联合声明发表后中日反应相对克制。中国驻美国和日本使馆以及外交部发言人发出了反对的声音,但没有全面高调批评日本。日本在首脑会谈结束后,也没有高调宣传“突破性”成果,估计也有考虑到中国的感受,不想进一步恶化中日关系。如何修复改善中日关系,维持地区战略平衡是菅义伟政府外交事务上的难题。

  最后,不应该忽视日本的自主性。尽管美日联合声明中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但无法保障双方在今后的所有问题上均存在共同利益;日本也表示重视与中国进行坦率交流,就相互关切的问题交换看法,这些都表明日本在依靠美国的同时想要保持外交自主性。可以预见,日本幷不会在地区内引入大规模的反导系统,也不会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实质行动。日美联合声明增加了日本直接介入台湾问题的主动性,但日本在中美之间一定是以满足自身国家利益需要为核心,通过依靠美国防范中国来提高自身安全,通过防止日中关系恶化来推动经济发展,以此在中、美、台三方中游走,维护地区战略平衡的同时满足日本国家利益的需要。

  中评社:近期,台湾方面也在不断拉拢日方。日台关系如进一步提升会如何影响台海局势?对中国大陆处理台湾问题带来哪些挑战?

  阎德学:日台关系提升无疑使台海局势更加复杂。一方面,日本挺台会使台独分子嚣焰更盛,加大地区动荡的风险。2021年4月9日,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在立法机构称:“台美将强化在第三地合作,官员可在‘大使馆’及官邸会面。”部分台媒报道,蓬佩奥取消美台交往限制之后,台当局所谓驻荷兰、普罗旺斯、WTO、瑞士、日本等地的“代表”,先后与美国驻在地官员会晤,引得一些台独分子蠢蠢欲动。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蔡英文及赖清德在近期的一场活动中发表了极具挑衅性言论,甚至妄言要台湾成为正常化国家。如果日本跟随美国大打“台湾牌”,提升日台关系,将使台独分子更加肆无忌惮,加大台海地区的动荡风险,这与美日联合声明中强调“台海的和平与安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完全是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日台关系提升也会导致台海地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美国是关键外部因素,中美围绕台湾问题博弈是一种常态。但是,随着日本的深度介入,台海局势在中美博弈的“动态平衡”和斗而不破的局面下,增添了不少变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台海地区的力量对比。此外,日本直接涉入台海局势或将引起“示范效应”,比如《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引援澳军方一位匿名官员的话称:“针对‘中美可能在台湾海峡爆发战争的最坏情况’,澳政府正在讨论到底要在多大范围和多大程度上提供协助,以配合美国行动。”如果以美国为首的五眼同盟和西方国家也加入台海局势,势必进一步改变地区力量对比,给台海地区稳定增添更多变数。

  日台关系提升同样给大陆处理台湾问题造成诸多挑战:一是影响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而岛内台独势力受日本支持会愈有猖獗之势,尽管菅义伟政府对“台湾主权”问题未有争议且坚持“一中”政策,但岛内台独势力恐不以为意,继续挑衅大陆。二是日台关系提升加大了大陆对台湾问题的战略判断难度。随着美台、日台的不断接近,大陆要对美日的对台政策底线进行评估,摸清美日的认知非常关键。以往是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博弈,如果紧随日本之后又有多方势力介入,一旦台海生事或将导致大陆陷入一定程度的外交僵局,增加战略判断的难度。三是日台关系提升影响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继而影响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台湾问题一直是东亚局势不稳定的重要潜在因素,中日作为东亚地区的大国应该肩负起地区和平发展的责任。尽管中日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不对称的力量格局,但改善中日关系是中日两国内生性要求和长期战略选择。在日台关系提升的情况下,势必影响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台湾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中评社:对于日本介入台海和日台关系的提升,中方应如何应对?

  阎德学:第一,坚持一中原则底线,把握中日关系发展大局。蔡主政以来巧妙利用日本的对华心理落差,积极发展对日关系,“巴结、投靠、引诱”日本挑衅大陆,在安全、政治等领域为“台独”势力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是,袛要大陆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牢牢把握好两岸关系主导权,可有效遏制日台关系升级。日本关注台海是其国家战略行为,也是“牵制”中国战略的一个环节,如果中日关系走弱、双边缺乏战略互信,势必会给日本保守势力和“台独”势力可乘之机,所以要推进中日关系、遏制日台关系发展势头。习总书记强调,“德不孤,必有邻”。袛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在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推进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日本右翼势力恶意挑衅和制造事端不会得逞,台湾的战略龃龉也会弱化很多。

  第二,遏阻日本纵容勾结“台独”势力挑战大陆“一中”底线。要警惕日本制订《台湾关系法》挑战两岸关系。日本反覆强调“正常国家化”,一直在联合所谓民主国家防范围堵中国。大陆需密切关注日本与蔡及民进党当局的政治勾结,对其蓄谋已久企图推进的日版《台湾关系法》,倚仗《日美安保新指针》“以台制华”,必须予以坚决抵制。同时也应看到,日本虽纵容蔡及民进党“台独”活动,却始终没有放弃“一个中国”政策,所以要把握中日关系主动权,通过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把日本右翼势力对台干扰压缩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日本“台湾帮”破坏两岸关系大局,幷依“一中”原则对亲日“台独”组织予以孤立和限制。

  第三,维护中美日关系大局,遏阻日台关系升级。中美关系大局稳定,日台关系就难以获得实质性提升。日本提升日台关系不仅受制于中国,也要与美对台政策保持一致。日本高度警惕中美关系出现两面性,譬如,尼克松时期的“越顶外交”和特朗普利用新冠疫情制造中美对立,都给日本造成很大被动。如果美国限制“台独”,日台关系也将受到美台关系的制约。同时,大陆要通过两岸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多方塑造统一力量,遏阻“台独”势力,使民进党政府“柔性台独政策”早日破产。

  被采访者简介:阎德学,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库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周边问题(东亚)研究、国际关系学术史、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着有《国际认知与日本对外政策》(待出版)、《冷战后日本的俄苏研究》、《武士之路——日本战略文化及军事走向》等著作。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7月号,总第283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