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联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王平摄)
|
中评社:您也提到,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上任之后以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执政重点,为23条立法创造条件。您认什么条件下才宜重启23条立法?
李慧琼:23条立法已经被社会一部分人妖魔化或者是污名化,在香港一个多元意见的社会,基本上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但是从一个新政府上任时间来说,如果要求林郑月娥上任第一年就启动23条立法,可能对她也不公平,并且会让社会的精力转移到23条立法上,所以我认为五年任期的第一第二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然后同步为23条立法做准备,等到第四第五年再去启动23条立法,是比较合适的一个安排。社会很难会就23条立法达到一个极大的共识,或者说是所谓相对好的条件。
中评社:所以您认为,林郑月娥第三第四年的时候,属于中后任期时,再去启动这个议题比较合适?
李慧琼:我认为这个也是社会的期望,因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解决房屋和青年问题,是目前香港社会的头等大事,也是香港社会关注的领域。一般市民都希望特首能够集中先处理民生问题,这也是响应社会的诉求。
中评社:有观点认为,“港独”走向衰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不可乐观。您怎么看待目前“港独”的状态与未来?
李慧琼:“港独”最激烈的事件和时间点,就是立法会宣誓平台被利用。经过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的出手,特别是人大释法,以及香港高等法院裁定6位候任立法会议员资格无效,才使得事件逐渐平息。同时,过去参与暴力事件的人员,经过香港法庭的裁定,也付出了代价。现在社会上的“港独”情况确实平静许多,但是“港独”会不会卷土重来很难有准确的判断,香港是一个自由的城市,戴耀廷等人目前还是在制定计划或谋划运动,他可能没有胆量公开宣扬“港独”,但是他一直在小区和学校宣扬“反中”、“港独”的观念,这实实在在是搞“暗独”,这些行为和举动,更凸显23条立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23条立法,“港独”分子仍然可以打法律的插边球,香港法院无法通过法律层面处理“港独”,或者是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中评社:您认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还会出现?
李慧琼:发生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大形势和大环境是第一原因,第二才是小环境及个别议题。如果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稳步向好,失业率低,我们的房屋供应不断增加,那么就没有社会运动爆发的条件。但是香港是一个外向型的城市,可能突然遭遇金融风暴或者是楼房价格骤跌,致使经济环境变差,再加上一些比较敏感的议题,那么也不排除爆发大规模运动的可能。现在信息科技很发达,世界各地爆发的政治运动都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筹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