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网评:建设北部都会区需要只争朝夕
http://www.CRNTT.com   2021-10-08 00:41:21


  中评社北京10月8日电/网评:建设北部都会区需要只争朝夕

  来源:大公报  作者:叶建明

  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发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其中一大亮点是“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这被很多人看作是建设香港的另一CBD。如果此构想能尽快实现,对香港发展战略意义不可估量,必将成为香港再创辉煌的标志性重大项目。

  考虑全港经济布局

  北部都会区主要是紧邻深圳的大片区域,包括元朗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香港总面积约三成。这里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其纵深腹地,既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元朗、粉岭、上水等新市镇,也有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都会区内拥有7个跨境陆路口岸,是促进港深深度融合发展,香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区域,可望成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

  建设北部都会区,首先要实现观念的更新,打破“中环独尊”的意识,做好全面布局,并且要“眼光向北”。

  多少年来,中环是香港经济金融标志,国际金融机构、大商家扎堆在此,全球著名CBD光环闪耀。中环作为商家必争之地,有着其历史原因。过去信息流通不发达,获取经济信息对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有些重要信息在一瞬间,甚至喝一杯咖啡的时间,都有可能决定投资生死。因此大企业抱团扎堆,有助于互相打探信息。久而久之,如中环这样的地方就成为商家的“圣地”,即便这里租金贵绝全球,也要打破头进来。

  如今信息流通发达,天涯也咫尺,中环的地位已经神话不再。回想当年上海发展,浦东从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嫌弃,到今天趋之若鹜。“观念一变,黄金万担”,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提升了浦东的经济地位,也改变了人们对浦东的旧有观念。

  北部都会区的规划,要考虑全港经济布局。比如,北部都会区可以借鉴浦东开发提升经济地位,最终形成包括中环金融中心在内的维港都会区,与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重点的北部都会区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前者重点对标国际市场,北部创科中心既要面向世界,更要与深圳对标,与大湾区共融。同时,北部都会区的规划需要以人为本,考虑居住与工作的平衡。

  在现有北部区域里,天水围虽然被视为“成熟的”新市镇,但天水围基本上就是一座“睡城”,没有产业,成年人打工都要朝港岛九龙跑,年轻人每月交通费超过1000元,实在不是一笔小的负担。这样的“睡城”规划教训要记取。

  北部都会区产业发展需要借助地域优势,加强与深圳规划衔接。一是用好前海、河套等国家政策优势,孵化香港企业,构建现代服务业、创新科技中心。如施政报告提出的,将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地方整合为新田科技城。希望藉此机会建成东方的“硅谷”;二是用好跨境口岸经济区地域优势。北部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随着深圳提出加快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香港需要积极对接与配合。同时要利用深圳服务及消费溢出效应,在跨境旅游、跨境消费方面多下功夫,既保障高学历、创科人才创业、就业,也令大量基层青年有工可做,形成一个良性的都会区经济圈。

  解决衔接落实问题

  “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的类似提议最近听到不少,作为政府的明确规划是第一次。施政报告以“齐心同行 开创未来”作为标题。但未来是多长的“未来”,有哪些阶段性目标,民众一定非常希望知道。因为这跟香港发展息息相关,跟许多人(至少包括政府提出北部都会区可容纳的250万人居住)的获得感、幸福感息息相关。

  这是本届政府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下一届政府如何衔接落实或许是个问题。希望在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这一问题能得到解决。

  从国家经验来看,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事前有规划,事后有“验收”,有具体指标,有问责。民众对进步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这才是获得感。香港需要学习。

  好规划必须经落实才能成为现实。只争朝夕,才能避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