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会现场(中评社 梁帆摄) |
记者:林太,早晨。首先想问今届立法会的直选投票率是历届以来最低,你自己如何解读?市民是否认同这场选举?是否正如你以往曾在访问中说,政府做得越好,公信力高,投票率便会低?第二,想问直接代表市民的直选议席,绝大部分也是由建制或有建制背景的候选人取得,这场选举是否还能做到夏宝龙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所说的“五光十色”?最后,想问接下来前往北京述职,会否谈及连任问题?这次选举结果或政府表现,你认为对你争取连任有没有帮助?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正如我多次强调,特区政府对于每一场选举并没有一个目标投票率,因为是选民自己决定是否愿意出来投票,而每一位选民要考虑的因素,我相信有很多,既考虑当时的气氛如何、考虑他投票时可以选择的候选人质素,以至当日整体的社会和天气情况。这次的投票率是30.2%,纯粹从投票率来说,比以往是低一点,但135万名登记选民出来投票,不可以说这不是一场很重要和获得很多市民支持的选举。我想大家特别留意,当我们说投票率是多少时是有一个基数,即究竟有多少名登记选民,我不太察觉大家有报道这次的选民登记数目是破纪录新高,有447万名已登记选民,占合资格选民的92.5%。在没有强制要求巿民登记为选民和投票的政治体制下,有92.5%的合资格人士登记做选民是一个非常高的基数,相对于二○一二年的73%、二○一六年的79%,高出很多个百分点。我不是以此作辩解,不过我希望大家在报道时也要掌握这个数字。我对于这场选举感到满意是鉴于我刚才所说的三个目标,特别在确保“爱国者治港”与特区政府作为行政机关须保证选举事务方面的妥当和安排,这两个目标也是完全达致的。
第二方面,一如既往,选民要不要出来投票、选民投票选择哪位候选人都属选民的自主权。153名候选人有不同背景、不同立场,选民结果选择了某一个背景、某一个立场的候选人,是选民的抉择,我没有什么特别想评论。如果你问我,未来我要跟已经选出90名议员的第七届立法会合作,我认为它是有广泛代表性,它的组成亦是相当好,当中很多名当选议员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政治体制的工作,但亦是一些有心人,有不少我本人亦熟悉,他们曾经参与我们的委员会,跟我们一起办创科项目,亦有人在大学内担任重要位置,所以我热切期待跟新一届立法会衷诚合作。
前往北京是述职,除了述职以外并没有其他事情会做。
记者:你好。首先想问二○一九年区议会选举的投票率破纪录,为何林太昨日认为那不是一场民主选举?可否多作解释?另外,今次投票率仅三成,是回归以来新低,怎样看有学者认为不投票的市民对选举制度有所不满?会否设法疏导这些情绪?谢谢。
行政长官:我先回答第二部分的问题。正如我刚才所说,每一位登记选民在每一次选举中决定是否行使其选举权,是选民自决的议题。在这场选举中,我们看到有135万名选民投下一票,不但选出他们心仪的立法会议员,相信亦是支持这套已完善的选举制度。从个别出来投票的选民的访问中更看到,大家也希望社会回复平静,能透过行政、立法关系良好互动,解决香港正面对的不少问题,无论是希望经济早些复苏、早些“通关”,以至房屋、土地、民生议题。
就投票率,我是这样看的。正如我所说我们没有订下目标,所以不能论得失,但若一个很高的投票率是建基于政治劣质化,甚至是建基于有部分候选人藉此争夺政权以危害国家安全,这并非值得我们认同的高投票率。同样地,若高投票率是建基于社会极端两极化──等同我们在二○一九年看到的“黄”、“蓝”分野,这也并非值得大家很开心的高投票率。第三,若高投票率是建基于候选人互相污名化,甚至以暴力破坏其他候选人的选举工程,这也不是会令社会进步,甚至不是令社会迈向民主发展的高投票率。我认为二○一九年区议会选举正是在我们面对如此大的困难下所得到的高投票率。我是有感而发,因为昨日记者问这条问题,而两年前我曾前往同一个投票站,记者想知我有何体会,我的体会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我昨日说过,今日也再次这样说。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