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差异、危害及应对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0-04-30 00:18:46


 
  三、如何化解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的差异

  (一)战略上高度重视,下定决心

  香港“修例风波”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发表谈话,表示要继续坚持“一国两制”、坚持“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显示中央政府在“一国两制”的大框架下,尊重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权力,充分相信两地特区政府有能力维持社会稳定、进行社会改革。在全面落实“一国两制”的旗帜下,解决大湾区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就不止是青年问题、文化认同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一国两制”能否全面贯彻及大湾区稳定、健康发展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解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困难性,在责权范围内,采取行之有效、有操作性的积极举措,努力减少或消除大湾区粤港澳三地青年的文化认同差异。

  尤其是香港地区,其现有教育体系和媒介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而反中乱港分子在港经营日久,势力广布,其对香港青年思想的毒害和影响也难在短时间内抹去。因此须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多管齐下,坚持不懈。尤其是要做好调研,紧紧把握住香港青年的思想源流与动向,时刻警惕反华分裂势力的阴谋与挑拨。

  (二)继续推进港澳地区普通话教学工作

  自回归以来,港、澳两地特区政府均在推进普通话教学方面卓有成效。以香港为例,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其施政报告中即提出了“两文三语”(即中、英两种文字,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的语言政策指导方针。近年来随着港府“普教中”(即普通话教授中文科)计画的开展,香港青年的普通话平均水准已有较大提升。但相较于大湾区其他使用方言的地区,香港地区普通话的使用率及使用水准依旧处于低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支撑国家认同的基石。在科技发达、资讯丰富的今天,语言差异不应成为粤、港、澳与内地其他地区青年之间互相沟通、理解、合作的妨碍。对普通话的学习,也可从侧面促进港澳青年对内地文化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是大势所趋,是促进国家未来发展的必要步骤。在这一工作上,应看到港澳地区仍旧缺乏推广普通话所必要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资源。大湾区粤地各城市可考虑对港澳地区的普通话教材进行编撰与改进,向两地引入普通话教师,或为香港教师提供相关培训课程。

  但对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代表对本土方言的扼杀。须看到无论居住在中国何地,都是中国公民;无论使用何种方言,都是中国语言。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粤语的主要使用区,方言承载着地方历史遗痕与文化特色,是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推广普通话可能会损害地方语言文化的担忧和质疑,须细心解释,晓以利害,争取获得各方面最大的谅解和支持。

  (三)促进中国历史及国民教育,帮助港澳青年树立正确史观

  自回归之后,澳门的历史及国民教育多向内地看齐,因此澳门青少年对国家民族与文化的认同程度较高。与此相对,香港却长期对中国历史教育缺乏重视、甚至采取排斥态度。特区政府曾于2012年试推国民教育专案,却因反对派煽动民间抗议而不得不半途中止。凡此种种,留下重大隐患,成为“修例风波”发生的重要背景原因之一。

  因此,应重新审视国民教育专案,并择机再次推行。尤其应汲取前次经验,教材须经专业人士编撰,多方审核;推行之前亦须充分论证,尽量协调不同意见,获取最大支持。同时应当加强对香港中学通识科教学内容、教师资质的审核,防止不实数据或偏颇言论在教材及课堂上出现。

  此外,若要促进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须先促进教师的文化认同。可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教师间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和讨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问题,并组织对中国内地不同地区的参观和旅游。

  (四)促进大湾区青年间的流行文化碰撞

  除了鼓励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其它城市大中小学进行交流、参观、游历、留学、结成友好学校等传统方式外,还可出台措施促进大湾区其他城市与港澳流行文化圈的碰撞和交流。如向港澳地区引入内地出产的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学及其他娱乐产品,为港澳青年提供精神娱乐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增进他们对内地文化的亲近感,并培养出港澳青年与内地青年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此同时,也可挑选部分港澳流行文化产品向大湾区其他城市进行输送,说明内地青年理解港澳地区的社会文化与发展现状,促进彼此的认同与沟通。

  另一方面,还可采取大型展览、交流会、联欢、文艺表演等活动形式鼓励各流行文化圈(二次元动漫、游戏、粉圈)的粤港澳青年进行面对面的民间交流。如针对内地近年来流行的汉服文化,可组织爱好者赴港澳地区进行表演展示,增进港澳青年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瞭解和喜爱。

  (五)促进国产社交媒体及生活服务应用在港澳地区的推广

  对粤地及其他内地城市青年而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不仅仅是获取资讯、沟通交流的管道,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样的,构建这种生活方式的还有淘宝、支付宝、京东、美团等购物及生活服务应用。目前这些媒体及应用在港澳地区所占市场狭小,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应鼓励相关产业者加强对港澳市场的关注和投入,一方面将港澳青年融入到内地社交媒体上巨大的网络社区内,培养他们对该社区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则将粤地及其他内地城市生活模式渐进地引入和介绍到港澳地区,从而减少粤港澳由于生活模式及文化心态差异导致的隔阂。

  (六)鼓励港澳青年赴大湾区粤地各城市发展就业

  港澳地区不少青年在就业方面遇到困难。资料调查显示,2019年年初,香港青年失业率为7.5%(15至19岁)及5.0%(20至29岁);而到“修例风波”发生前夕,数字分别上升至14.0%(15至19岁)及5.9%(20至29岁),虽有季节性调整因素,但上升幅度仍较往年为多⑫。与此同时,香港青年贫穷率也在过去三年间节节攀升,2018年香港18至29岁的贫穷青年为9.01万,青年贫穷率为12.6%,即每八名青年中即有一名贫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5至29岁的贫穷青年当中有将近四成半(43.8%)为在职人士,且大多(67.9%)为家中唯一经济支柱⑬。也就是说,这批贫穷青年家庭负担极重,即便在本地拥有工作和收入,却难以脱贫。而港澳地区(尤其香港)房屋价格居高不下,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更给青年带来巨大生存压力。

  因此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港澳青年赴大湾区求职创业,并提供一定资金、技术和生活待遇上的优惠。也可提供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家庭贫困、教育水准低的底层青年进行自我提升,跳出原有环境,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

  注释:

  ①李立峰、邓键一、袁玮熙、郑炜,《“反逃犯条例修订示威”现场调查报告》,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2019年8月。http://www.com.cuhk.edu.hk/ccpos/b5/pdf/CHI_AntiELAB%20survey%20public%20report%20vf.pdf。

  ②田小琳(2016),《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文集》,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第173至174页。

  ③何汉权(2014),《危机与出路:香港中学中国历史科之探讨》,港澳研究,2014年第4期,第74至83页。

  ④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15)。《通识教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香港特区政府,第4页。https://334.edb.hkedcity.net/new/doc/chi/curriculum2015/LS_CAGuide_c_2015.pdf。

  ⑤Robin叔叔(2019年8月27日)。《我花了725港币,买了香港通识教材》,环球网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QzMTE0MjcyMQ==&mid=2666601493&idx=2&sn=2878de9c0afc1eab30293979f2522b10。

  ⑥《考评局通识科委员会主席鼓吹仇警》,大公报,A01版,2019年7月6日。

  ⑦国家统计局(2019年12月6日),《文化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五》。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11/t20191129_1712684.html。

  ⑧Statista. (2019). 《Penetration rate of leading social networks in Hong Kong from 2nd quarter to 3rd quarter 2018(香港2018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主要社交网络普及率)》.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412500/hk-social-network-penetration/。

  ⑨张维为(2017),《文明型国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19),《二零一九年第三季经济报告》,第1页。https://www.hkeconomy.gov.hk/tc/pdf/er_c_19q3.pdf。

  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19),《二零一九年第三季经济报告》,第75页。https://www.hkeconomy.gov.hk/tc/pdf/er_c_19q3.pdf。

  ⑫香港政府统计处(2019),《表011:按性别及年龄划分的失业率》,https://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200_tc.jsp?tableID=011&ID=0&productType=8。

  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19),《2018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46-51页,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B9XX0005C2018AN18C0100.pdf。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4月号,总第268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