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连接‘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之枢纽”主论坛(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
中评社香港9月3日电(记者 张心怡)香港一向是世界各地通往南中国的门户,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势头日盛,香港这个主要历史角色被赋予新生命和新前景。第六届香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日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上,来自大湾区和海外的著名商界领袖围绕“香港——连接‘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之枢纽”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在跨境合作的新时代中,香港应如何释放当中的无限商机。主论坛由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博士主持。
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苏泽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内“9+2”城市各有特色,又能发挥协同作用。香港是其中最开放、最国际化的城市,未来能够发挥将大湾区与全球各国家、各地区联系起来的重要作用。他亦提出,香港机场正在兴建第三条跑道,同时也在打造“机场城市”概念。未来的“机场城市”中会有各种功能,商业、零售、餐饮、办公、酒店等等,不仅可以吸引香港市民,也可以吸引大湾区甚至是全世界的游客经过香港。随着扩张计划实施,香港机场的客运量将增加5成,每年客运量可达1.2亿人次,货运及航空邮件总量将由500万公吨增至900万公吨,这将有助于香港在十四五时期巩固航空枢纽的领先地位。
惠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席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拿督斯里谢清海发言指出,金融对香港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要。目前有248家中概股在美国上市,在中美经济脱钩的大局下,大部分中概股会考虑在香港上市,预计至少200家中概股会回归香港上市。他提及香港交易所近期取得突破,可以在香港推出A股指数期货,反映出内地依然信任香港市场,正尝试令中国金融服务领域能够更加自立。希望香港继续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一只脚站在欧美市场中,另一只脚在中国市场里。对于跨境理财通安排,谢清海称,目前理财通计划以象征意义为主,初期只能够买卖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但此后若机制运行顺畅,没有出现重大问题,可以逐步加入更多较高风险产品。
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兼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主席王石谈到,深圳能够从40年前的小渔村迅速发展为现在的经济特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香港人才、资金以及各种资源的支持,未来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发展还需进一步借鉴香港。他亦认为,深圳和香港的相互借鉴、融合、发展,才是大湾区建设真正的开始。目前深圳的高等教育及整体科研能力还不及香港,如果两个城市能够进一步融合,也是香港亟需的。深圳代表着制造业和创新行业,拥有很多世界500强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人才、需要年轻人,香港众多的年轻人可以把握机遇去深圳发展。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孙煜则从银行角度出发表达看法。他指出,“一带一路”成功的关键是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基建可以把人、经济体联系在一起。“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非常大,但目前许多基建项目都无法获得融资,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要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金融机构需要推出风险管理和创新性产品,帮助原本在商业上不可行的项目获得资金。而RCEP落实后,“一带一路”的目标就会更易实现。他亦提到,香港是大湾区、东盟乃至国际的枢纽,未来香港中国银行将利用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外国企业“走进来”。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期两天,透过政策对话环节、主论坛、专题分组论坛、一对一项目对接会、投资项目推介环节和展览等活动,共同探讨及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为香港带来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