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冲突与动荡: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22》。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林民旺为报告撰写了题为《2022年中国外交:处变不惊,知难而进》的专题文章。他指出,2022年的中国外交,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在俄乌冲突爆发引发的不确定性环境下,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国外交成功地应对了俄乌冲突带来的战略挑战,维护了同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稳定。同时,逐步走向“后疫情时代”,开启了外交新征程。在拓展战略的“中间地带”下,来掌握中美战略竞争的主动权。
一、妥处俄乌危机,维护同主要大国的战略稳定
林民旺表示,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美国明确表示,要联合盟友,利用乌克兰的炮火来“削弱俄罗斯,直到他们再也无法做像在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那样的事情”,发起了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和围堵。同时,美国还试图借俄乌冲突的所谓“教训”,将北约的战略触角伸到亚洲,在亚洲制造阵营对立和局势紧张。
林民旺说,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立场备受世界关注。中国根据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做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认为俄乌危机有其复杂的历史经纬,各方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当得到尊重。为此,中国一方面顶住了美西方国家的施压,另一方面积极回应对中国的各种无端指责和抹黑,澄清了事实真相,化解了美国试图将中俄捆绑打击的企图。
他指出,中国的立场维护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破解了美西方“离间”中俄关系的企图,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两国领导人多次线下线上会晤,为两国关系的开拓前行提供了战略引领。中俄经贸合作得到强劲发展,中俄“海上联合-2022”军演、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都如期举行。
林民旺表示,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一度受到俄乌冲突的冲击和影响。欧洲大国领导人和欧盟领导人纷纷对华施压。波罗的海小国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甚至公开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然而,随着美国借俄乌事件制造危机、转嫁危机、从危机中渔利的意图越来越暴露,中国立场得到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理解。11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顶着国内压力访华,成为二十大后首位来访的欧洲大国领导人。12月初,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表达了欧盟发展对华关系的良好意愿。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也都表达了早日访华的意愿,这无疑凸显出中欧在大时代中的战略汇合。中国赞赏欧洲国家努力保持战略自主的做法,同欧洲国家共同反对搞人为的经济“脱钩”和冷战式的阵营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