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22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同名村联谊活动,历经十载,一路走来充满浓浓的乡情,充分展现了两岸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在近日于福建厦门举办的第十一届“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上,台湾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任朱明月说,期待通过本次活动,闽台两地加强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技艺。
本次联谊活动以“技同习”为主题,两岸嘉宾共赏两岸艺人同台献艺,在禅茶飘香、古琴清幽中,搭建两岸民间非遗文化交流平台,增进两岸乡亲的亲情乡谊,感悟两岸阻隔不断的文化渊源和血脉亲情。近200名两岸同名同宗村乡亲及两岸民俗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参加活动。
乡情连两岸、同名亦同心。活动中,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说,闽台同名村,承载着两岸同胞的浓浓亲情,昭示着两岸同胞的血脉传承,是两岸同胞“同属一家人”的历史印记,是中华民族无法割断的永续香火。衷心期盼两岸同胞常来常往,走寻根之旅程、溯宗亲之源流、传中华之文明,努力作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
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李文慎表示,两岸传统技艺一脉相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诉说着绵延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
“真诚期盼广大台湾同胞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两岸同胞心手相牵,让彼此心与心更近、情与情更浓。衷心希望广大台湾同胞把握历史大势,秉持民族大义,携手团结奋进,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盛世荣光,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早在100多年前,厦门集美的板桥村人迁居台湾淡水的南势埔,南势埔整个村庄300多人基本都是集美板桥张氏后裔。百年来,两岸乡亲习同俗、居同厝、食同味、技同习、乡同音,连起名也同按族谱的字辈来。”台湾同名村板桥张廖简宗亲会理事长张育龙如是说。他还表示,集美板桥村每年正月十六的春祭,台湾宗亲们都会组团回乡参加活动。多年来,两岸同名村乡亲的民间交流、往来互动都很频繁热络。
截至目前,福建有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还有国家级非遗145项、省级非遗705项。海峡两岸同根同源,闽台非遗技艺师出同门、一脉相传。
福建省台联负责人介绍,“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是福建省台联加强两岸同名村宗亲互动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此前已成功举办十届。往届以“婚同俗、居同厝、曲同调、笺同墨”等为主题的活动,深受两岸同名村宗亲喜爱,搭建了两岸同名村乡亲交流互动平台,在两岸基层民众中产生广泛和积极的影响。本届两岸民间非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让两岸同胞一起回望共同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发扬和繁荣中华非遗文化,深化两岸共同印记,赓续文化根脉,加深亲情乡谊,增进心灵契合,促进两岸的融合发展。
本届“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由全国台联指导,福建省台联、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厦门市台联、台湾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共同主办,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和龙岩市台联以及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联合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