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智彬的外公游亚庆是1947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滞留大陆的台湾人。(照片:游智彬提供) |
中评社桃园10月16日电(记者 卢诚辉)新党桃园市第三选区(中坜区)“立委”参选人游智彬在福建省漳浦县出生长大,1995年、国中1年级才随家人来台湾,家族有一段很特殊的故事。1928年生的外公游亚庆出身桃园龙潭铜锣圈大地主家庭,1947年第二次国共内战被国民党征调到大陆打仗并滞留大陆,两岸开放后1992年决定落叶归根,全家28口花了几年时间陆续从福建迁回来,在台湾团圆。
谈到家族故事,游智彬娓娓道来,外公游亚庆是1947年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从台湾征去大陆当兵的台湾人,当时才19岁。国民党1949撤退台湾后,他们被留在大陆。几经波折,游亚庆后来在大陆有稳定的工作,也娶妻生育了四男二女,曾任福建省漳埔盐场工区书记,90年代以办公室副主任职位退休。
1987年底蒋经国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1989年,台湾政府发出第一张“返台定居”的入境证给滞留大陆的台籍老兵。据大陆“台湾老兵返乡协进会”调查,在大陆的台籍老兵大概有1000多人,已有近900人返台定居(包括家属应有4000多人),留在大陆生活的老兵大概100来人,但多数年事已高或已经离世了。
游智彬提到,在台籍老兵终于可以返台后,外公游亚庆相隔40年,终于回台探望80几岁的老母亲,经过几次探亲后,他1992年决定迁居台湾,之后又陆续花了几年时间,才把一家四男二女与孙辈28口全部迁回台湾。外叔公游日正曾担任龙潭乡乡长与中国国民党第2届“立委”。
游智彬来台湾后,进入国中就读,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硕士,又回到厦门大学攻读金融博士。
90年代前后的大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游智彬回忆他所居住的漳州沿海小岛“竹屿”,世居着陈姓与张姓两个姓氏的居民,主要是以晒盐和渔业维生,而外公游亚庆凭着微薄薪水养活了四男二女一大家子。
游亚庆在游智彬幼儿园的时候以盐场办公室副主任“离休”,除了有分配房子,全家都享有“居民”身份,每人每个月都可以到粮站领取大米,他们居住的小楼和待遇都是当地居民羡慕的对象。游亚庆离休后又到竹屿岛上一家酒楼当会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