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星(中评社 李子宁摄) |
中评社南京12月11日电(记者 李子宁)由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主办,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江苏省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协办的“2023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9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近150名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祖国完全统一事业的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台湾地区2024年两项选举与两岸关系的发展”等主题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星表示,两岸融合发展是新时期国家统一整体方略的重要内容,其底层逻辑是依托两岸人民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发展消解国家统一的阻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国家统一大业,推动两岸繁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同步实现。融合发展在不同两岸关系结构下具有不同表现形态,经济融合是其基本形式,而社会与生活融合则是高级形式。中国式现代化为两岸融合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拓展空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融合发展也逐步向社会融合和情感心理融合等高级形式转化。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两岸关系与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海泽龙表示,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深入,两岸青年作为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以及未来社会各项建设的生力军、主力军,对两岸经济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作为身份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包括鲁台青年在内的两岸青年自身的儒家文化认同对两岸交流交往与国家统一进程也有了重要且特殊的意义。具体而言,鲁台青年的儒家文化认同在家国情怀、历史记忆、身份归属等存在重大差异,其源自两岸不同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家庭氛围、政治实践等影响因素。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吴巍巍表示,当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把海峡两岸尤其是福建与台湾(通常所称的闽台区域)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和研究。实际上,这也是两岸共同史观构建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出发点。两岸共同史观的构建,首先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基础,即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框架和大背景,这是两岸社会都绕不开的不争事实。两岸历史的发展演变,从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大圈子下发生的,这是构建两岸共同史观的基本前提。其次,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海峡两岸历史发展轨迹虽和而不同,但都是在遵循传统文化的根基上,有着相同的价值判断和思维取向。最后,应该确立能够代表两岸广大民众普遍接受的史观范式,如民众史观、区域整体史观等,将两岸民众作为论述主体,把海峡两岸作为统一的整体,全面客观地书写历史的真貌,尽量不掺杂主观感情色彩尤其是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作为指导两岸史观建构的根本思想,正本清源,以及运用联系和发展观点来正视两岸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