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9日电/据光明网报道,3月27日至5月16日,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举办“鉴真和尚与戒律的历程”特别展。该展旨在缅怀日本佛教之恩人鉴真的遗德,展示自鉴真东渡到近代的漫长历史中佛教戒律在日本的发展历程。由奈良唐招提寺收藏的日本国宝“鉴真和尚坐像”,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肖像雕刻作品,借此展览之机在京都公开展出,距上次展出时隔45年。
《续日本纪》《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了鉴真抵达日本的具体行程。公元753年11月16日,鉴真第六次乘上赴日的船舶,12月20日到达日本萨摩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县南萨摩市境内)。第二年2月4日他终于抵达奈良,公元763年6月鉴真在奈良逝世。
鉴真生于公元688年,14岁出家,54岁在大明寺向日本来使承诺东渡时,已是功成名就的授戒大师。在第六次起航东渡前,日本遣唐使正使藤原清河请求唐玄宗派鉴真赴日,但未获玄宗支持。在遣唐使副使大伴古麻吕的坚持下,最终鉴真得以乘坐副使船只赴日,同行的还有同为遣唐使副使的吉备真备。鉴真东渡从承诺到实现,等待了11年的光阴。鉴真的承诺缘起于日本圣武天皇派往唐朝的荣睿、普照两位留学僧,他们受命从唐朝招请佛教的授戒师。两位留学僧在唐朝寻访多地未果,终在扬州大明寺有机会拜请鉴真。鉴真不畏东渡艰险,自认为身负传播佛教使命,承诺“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当时的鉴真是南山律宗的继承人,已为四万多人授戒。前五次赴日过程中,鉴真一行遭遇过唐地方官员的阻拦、海上风浪的肆虐、同行伙伴的离去等困苦。鉴真第六次出发时,从唐朝带领24人一同赴日,最终成功踏上日本国土,此时荣睿已客死中国鼎湖山龙兴寺。普照陪鉴真同期返回日本,随行人员除唐人外,还有胡国人、昆仑国人、瞻波国人。
全程追随鉴真六次东渡的唐朝弟子思讬撰写的《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延历僧录》,展现了鉴真东渡的过程及唐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情况,后者是日本奈良时代僧侣、文人的传记总集。这两部作品虽未完整流传后世,但据保存下来的部分记载可知,公元754年4月,鉴真在奈良朝首都平城京的皇家寺院东大寺建戒坛,为圣武上皇、孝谦天皇等四百余人授菩萨戒,这是首次在日本举办的登坛授戒仪式。公元756年5月,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成为当时日本佛教界的五大首领之一。公元758年8月,淳仁天皇登基时宣布,赠鉴真“大和尚”号,请其专门从事培训僧尼的工作。从759年开始直至763年逝世,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并在该寺设戒坛授戒。
鉴真东渡极大促进了日本奈良社会的文化发展。《唐大和尚东征传》在鉴真逝世16年后(公元779年)写成,是最早由日本人用汉语书写的记述鉴真事迹的作品,是有关鉴真研究的最重要史料之一。据相关记载,鉴真在日本被称为“律宗开山祖”“天台宗先驱”,他带去的经卷数量为35种850多卷。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最澄,最初是在鉴真弟子法进的教诲下学习鉴真一行带来的天台宗典籍,后又赴唐朝留学,返日后终成一代宗师。鉴真还有“医药始祖”“文化之父”之称,证明他除了传播佛教文化外,还给日本带去了医学、建筑、书法等方面的先进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