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认清调控大趋势“侥幸”心理没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06 07:50:28


  中评社北京8月6日电/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表述,再次重申了国家对房地产领域的政策基调:继续从严不放松,又一次为市场“稳预期”打了一剂“强心针”。但笔者认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不等于短期调控不重要,只不过短期调控并不屈服于宏观环境,而要服从于房地产长期建设目标。

  直观来看,此次政策对于“稳预期”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过去两年房价的上涨趋势在宏观调控下有所遏制,但是房价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调,房地产领域仍广泛存在着“侥幸”心理,使得房地产行业仍然封锁着大量的资金。此次政策信号,有利于松动“侥幸”心理防线。

  不过,从本质上看,国家方面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可圈可点。

  一方面,就房地产自身来讲,“富人圈”已经对房地产形成了一层封锁,不仅封锁了行业自身发展,也封锁了行业内沉淀资金。只靠“富人圈”的自转,明显不能让房地产回归正轨。此次政策基调的重申,有助于房地产市场逐渐冷静,为广大的新鲜的消费群体打开入口,对于整个行业活力的恢复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高企房价和工资之间的差距,无形之间形成了人口城市间流动的“枷锁”,这不仅是目前城市出现“用工荒”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宏观经济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劳动经济学上来讲,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将日益增大,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劳动力自身投资和就业相关的生活服务。很明显,目前住房问题已经成了城市不断吸引劳动力和留住劳动力的重要障碍。

  因此,作为宏观经济重要支柱的房地产,通过自身市场的回正及对劳动力市场的修正,就可实现刺激经济的目的,而无需为了刺激而刺激,这样反倒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虽然在短时间有利经济回升,当长期来看不仅不利于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也会增加整个宏观经济的风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不等于房地产没有短期调控动作,也并不代表没有短期调控目标。反之,房地产住房长效机制的建设,正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短期目标来实现的。

  在笔者看来,当前阶段,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逻辑是,严守金融风险底线,所以近期房地产调控的重点是“有的放矢”,有选择地对外债及房地产信托设置了标准和门槛限制。同时,经过调控政策的沉淀,城市间的分化将会进一步持续,“一城一策”下,各地政策也会因地制宜,以保证“房住不炒”基本底线。随着市场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当前阶段的政策或将会逐步放松或被取代。

  总之,此次会议重申了住房市场“房住不炒”长效目标,并通过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刺激手段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又进一步通过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间接修正,实现刺激宏观经济的目标,达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效果。但需要明确的是,房地产短期调控并不会停止,只是会因时因地而异,市场上仍旧存在的“侥幸”心理应该被矫正,住房最后必会回到“居住”的本质属性。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盘和林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