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18日电/据海外网报道,据外媒报道,2月3日晚,美国俄亥俄州的铁路小镇东巴勒斯坦附近,发生一起货运列车脱轨事故。脱轨的50节车厢中,约有一半装有各类化学品,其中包括危险化学品氯乙烯等;事故导致多节车厢起火燃烧,多种化学品泄露。之后,附近地区数千居民被疏散。
2月6日,事故现场处置人员将罐车中装载的氯乙烯排入坑道后点燃,升腾而起的烟柱仿佛巨大的黑色龙卷风。2月8日,被疏散的当地居民接到“可以返回”的通知,但在事故现场附近甚至更远的地区,人们已发现各类死亡动物。有愤怒的美国网民将这一事件称为“美版切尔诺贝利”。
然而,事故发生至今,美媒选择了无视,他们把主要精力花在了炒作中美“气球”事件上。
在岛妹看来,这起事故引发的生态灾难,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俄亥俄这一“美国粮仓”甚至周边地区。
一
先说事故处置。
美国联邦环境署资料显示,火车脱轨后,两车聚乙烯(PE)和两车聚氯乙烯(PVC)相继燃烧,造成肉眼可见的大气污染;以液体形式存在的1罐丙二醇、1罐聚丙二醇、1罐二乙二醇和4罐石油润滑油,也已泄露。
更危险的在于,同时泄露的还有以下毒性较为显着的物质:1罐乙二醇丁醚,1罐丙烯酸丁酯、部分异丁烯和部分丙烯酸异辛酯。<nextpage>
这些无色物质会通过大气挥发扩散一部分,但更多将渗透进土壤、流入河道,甚至污染地下水。这些物质的燃烧和泄露,可能是造成周围地区部分生物直接死亡或受害的原因之一。
“万幸”的是,脱轨的车厢列表中还有两节运输剧毒物质苯的罐车,事故发生时,这两节空载。如果现场还有苯在燃烧和泄露,事故的危险程度将上升一个量级。
通常来说,人为燃烧氯乙烯是一种应急处置办法。液态运输的氯乙烯必然处于高压状态,受脱轨冲击和起火影响,这些受损的高压罐车就像几颗高能炸弹。同时,氯乙烯比空气重,如果直接泄压释放,可能长期停留在地表不散,邻近城镇将直接遭受这一毒气袭击。事故发生后,美国有关公司采取点燃方式,使其与燃烧产物混合排入高层大气,应该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方式。
由于氯乙烯为短链有机物,燃烧虽然未必大量产生二恶英(剧毒),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燃烧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短时间内形成酸雨、酸雾、酸尘,危害植物和水体,侵蚀建筑和汽车。
上千吨有机化学物质直接泄露,或通过燃烧释放到环境中,毫无疑问将对邻近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影响。尤其是通过高层大气扩散,氯乙烯燃烧混合物的传播范围将随着风向进一步扩大;大量的酸性物质、含氯有机物(包括聚氯乙烯和氯乙烯燃烧可能形成的一定量二恶英)在环境中的停留,可能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续性影响。
二
再来看事故暴露的运输与配套的问题。<nextpage>
由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常常会加大其泄露风险,因此,世界各国对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运输工具、运输方式甚至允许经过的路线,都有严密而详细的规定。
比如在中国,氯乙烯这类有毒化学品不允许通过铁路运输。事实上,中国的氯乙烯也不需要长距离运输: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99%的氯乙烯会被聚合为聚氯乙烯,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PVC塑料。目前聚氯乙烯的合成工艺十分成熟,在生产氯乙烯单体的地方,可以直接配套聚氯乙烯生产线。
一个规划完善的化工区,可以做到石油或煤炭运进去,较为稳定的化工商品运出来,性质各异的中间产物在园区内受控周转,可以极大降低有毒有害化学品对其他区域的危害。
但一列装载有毒且不稳定物质的火车从一座工厂驶向另一座工厂,还从城镇间穿行而过,这个冒险做法很大程度上暴露出美国化工业配套生产的不足。
美国联邦环境署已确认,运输者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是事故责任方。目前尚未有人员伤亡报道,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可能会避免高额的死亡赔偿。至于事故对当地居民长期的慢性伤害,需要有更严密的监测数据和直接证据,考虑到美国司法实践经验,居民上诉可能会经历漫长过程。那些扩散到邻近地区的污染物及相应的环境损害,同样需要精密监测结果支撑,这种责任追溯也可能陷入冗杂的行政或司法进程。
三
这不是美国首次发生此类事件。人类工业文明史上最知名的恶性工业污染事件,发生在美国的就有多起——
1948年10月,美国多诺拉镇发生严重的烟雾污染事件,持续一周的二氧化硫酸雾直接导致20余人死亡。该镇邻近工业城市匹兹堡,距本次事故发生地约100公里。<nextpage>
969年,美国凯霍加河因大量化学品漂浮在水面燃烧,出现“燃烧的河流”奇观。凯霍加河位于克利夫兰,距东巴勒斯坦镇约120公里。本次事故发生的铁路,就是连接匹兹堡和克利夫兰之间的运输线。
1978年拉夫运河事件。此前大量有毒化学品被填埋入废弃的拉夫运河,随后这片土地开发为住宅区,居民中爆发了远超正常水平的各类恶性疾病。这一事件促成《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即“超级基金法案”诞生,而拉夫运河离本次事故发生地大概200公里。
这些污染事件都发生在由布法罗、匹兹堡、克利夫兰、底特律、芝加哥等城市组成的五大湖工业区。当年,五大湖曾因湖水酸化,鱼虾几乎绝迹。直到今天,因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五大湖出产的鱼类依然不被推荐食用。
如今,这一地区再次发生化学品泄露事件,让这个美国乃至全球最早的大规模工业区,再度蒙上工业污染的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