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要确保平稳复工,但不必草木皆兵
http://www.CRNTT.com   2020-02-18 08:30:20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电/本周以来,部分企业已复工复产。但目前确诊人数还在增加,在疫情防控压力和相关管控措施之下,有些企业想要顺利开工并不容易,开工审批、招工困难、口罩短缺、物流不畅……要达到满格运行状态,还面临诸多痛点。

  如何帮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状态?新京报记者连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企业复工复产、经济平稳运行建言献策。

  访谈嘉宾(名字按首字母排序):

  李丁(人大国发院研究员)

  罗来军(人大国发院研究员,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马亮(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赵忠(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科学对待疫情,防止草木皆兵

  新京报:目前不少地方复工复产的动力很足,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还要面临严格的开工审批,如何看待地方政府这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矛盾?

  李丁:如今疫情防控是主要矛盾,这个问题没做好,就相当于一票否决,所以各级政府的重心也都在疫情上。

  目前,虽然从国家层面来说,多次强调复工复产,但这个任务是逐步压实给基层单位的,比方乡镇街道和社区。这些基层单位主要负责社会事务,大部分已经剥离了经济职能,他们在保证防疫任务完成的时候,会在上一级政策之上再做加法。在复工审批签字方面会比较谨慎,需要签字的部门越多,办成概率越低。这种“上热下冷”的局面,阻碍了政策的传导,需引起重视。

  罗来军: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严格开工审批,可以理解,毕竟“轻敌”的教训还在眼前,生命大于天。但也需“有度”,要兼顾科学防疫和复工复产,在具体做法上要更加精细化。比如政府根据企业复工的急需程度,可分批分期复工以及接收工人回归,避免一窝蜂的复工方式。

  此外,政府对企业是否采取了充分的防疫措施,还要进行监管和督查。总之,政府要做到“保障防疫安全的企业顺利复工,不设置政策性障碍;同时,对防疫不力的企业也不能随意放行”的目标。

  新京报:企业复工,最直接的困难就是要给员工配发充足的口罩,这如何解决?

  罗来军:当前口罩等防护物资的短缺有总量上的因素,但也有结构性问题,即部分人员和组织恐慌性地囤积了较多口罩等防护物资。接下来,除了进一步加大防护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外,也不妨积极对接和引入国际援助,让国际产能在增加急需性供应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要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单位或者个人在熟悉的范围内进行相互援助,“化存量为增量”。

  当务之急,是让各种资源“流动”起来

  新京报:目前,个别地方还采取了对部分省份务工人员一律遣返的做法,加剧了一些企业的“招工难”,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李丁:我国经济发展早已成为整体,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常态。“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减轻了管理者的甄别负担,但会导致大量工人返工难,严重影响企业复工和正常生产。如今工厂和企业内部生产过程都是分工合作、流水线式的,缺少一个岗位的工人,整个流水线都无法开工。实际上,除湖北地区外,外省务工人员携带病毒的概率很低,因此否定整个务工队伍,有些过度紧张、过激反应。

  赵忠:要让劳动者有序安全地流动起来。劳动者仍然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而且每位劳动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杭州市实行的“人员一码通”,使疫情可控,同时保证了人的有序流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