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6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进攻性经济制裁,这一做法已经损害了全球共同发展的利益。
美国经济制裁的两种政治效用
经济制裁是一个或多个国家(实施国)主动发起,通过剥夺另一个或多个国家(目标国)某些经济利益的方式惩罚目标国,并使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实施国的目的。经济制裁除具有经济效用外,还有两种政治效用。一是“工具”效用,即经济制裁作为一种能使目标国政策发生改变的工具,可以满足实施国的政策要求。二是“表达”效用,即经济制裁作为一种能够体现偏好的表达,表明实施国的政策立场。美国是历来采取经济制裁措施最多的国家,且越来越频繁。1945年至1969年间,美国实施制裁46次,平均每年1.8次;1970年至1989年间,美国实施制裁88次,平均每年4.4次;1990年至1998年间,美国实施制裁48次,平均每年5.3次。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制裁,新制裁措施超过5000多项。毫无疑问,这一力度刷新了历史纪录。
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包括贸易制裁、金融制裁、个人和企业制裁、科技制裁。制裁的经济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的成本,使其在经济、金融和技术上进一步受到孤立。
除常见的政治目标外,美国将此轮制裁的目标直接与国际体系挂钩,宣称俄罗斯对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规则形成了挑战,应将俄罗斯从国际体系中孤立出去。美国极力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炒作政治热度,孤立俄罗斯,同时给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施加压力,迫使其选边站队。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停止了“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即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要求暂停俄罗斯在世贸组织的成员地位,或将俄从中驱逐;试图推动形成一个对俄“全球性回应方案”。
经济制裁的目标很难实现
俄罗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反制裁能力。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事件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制裁。俄罗斯应对制裁的有效经验之一就是发展国内经济。例如,俄罗斯农业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2014年俄农产品和食品进口减少,而同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二者刚好实现平衡,进口下降所产生的市场空间完全被国内生产所填补。如今,俄罗斯已经成为农产品出口国。
经济制裁是一种目标较为复杂的限制性经济行为,其有多大效果一直备受争议。即使经济制裁对目标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也不等于制裁是成功的,还要看政治目标是否实现。有研究表明,20世纪70至90年代间,美国经济制裁行动的成功率仅仅为20%。
经济制裁目标的设定与经济制裁是否成功关系密切。当制裁的目的为轻微改变他国政策时,一般成功率较高。而当目标要求更高时,失败率会上升。美国企图借助俄乌冲突重塑国际体系,造成国家间阵营对立,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首先,美国在国际体系层面驱逐俄罗斯的要求不合规,手段无力,缺乏共识。其次,制裁的不合规性令国际组织保持谨慎中立的立场,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多次强调和平解决冲突的重要性,对农产品、食品以及能源价格上涨表示担忧。最后,随着制裁时间的拖长,各国经济受到的损害加大,维护国际体系、解决现实问题将成为首要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