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战争还是和平,这不是许多欧洲国家能够选择的问题。主权概念之所以诞生于这片大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历史上欧洲城邦国家林立,彼此战争不断。战争还是和平,往往不取决于自身的国家发展战略,而取决于邻国的发展战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洲许多国家在安全问题上并没有自主权。
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在欧洲存在,根源也就在于此。换句话说,欧洲本来就是一盘散沙,星罗棋布的地缘政治格局,使得欧洲国家普遍缺乏安全感。依靠自身的力量,建立共同安全防卫机制,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出现大国沙文主义。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的经济困境决定了,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对于建立共同安全防务机制缺乏兴趣。一旦建立共同安全防务机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共同安全防务主导权牢牢地控制在法国、德国等大国的手中,欧洲中小国家仍然处于被动地位。既然如此,为何不能让美国在北约发挥作用,依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欧洲国家的安全呢?
对于欧洲许多中小国家而言,美国的军事存在,不会对自身构成威胁,而近在咫尺的欧洲大国,随时有可能会损害自身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欧一些国家之所以唯美国马首是瞻,反对法国提出的共同防务机制,实际上是担心在欧洲联盟内部成为“被统治者”。
既然注定必须成为大国的马前卒,选择跟随美国,或许对欧洲中小国家最为有利。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共同防御机制或者欧洲共同军事防务机制短期内很难形成。即使在法国等一些国家的主导下建立了相应的机构,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共同防务战略非常困难。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秘书长之所以选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官员担任,是因为美国已经意识到,北约的欧洲国家之间矛盾重重。美国可以充分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相互不信任,进一步牢牢地控制北约。北约秘书长不可能由欧洲大国的领导人出面担任,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或者荷兰等一些中小国家的官员担任北约的秘书长。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北约的欧洲国家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同时又可以强化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便于通过北约牢牢地控制欧洲军事局势。
共同安全防御机制只不过是欧洲国家瓜分军火市场的借口而已。既然美国可以通过俄乌战争轻而易举地分化欧洲,那么,即使欧洲国家建立了共同防御机制,也未必能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安全防御机制。法国之所以热衷于建立共同防御机制,实际上是希望出售更多的军事装备。可是,法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即使建立了共同防御机制,究竟是法国起到领导作用还是法国与德国共同发挥领导作用,人们还不得而知。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国主宰欧洲军事防务的格局没有发生改变。对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而言,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一方面可以避免被欧洲的邻国欺压,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向美国出口更多的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