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题:从辩证规律检视“九二共识” 作者:张竞(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
【摘要】两岸关系不睦,未来能否维系交流、发展建设性互动往来模式,端赖能否回到“九二共识”,以便作为双方互信基础。但是到底要如何来解读“九二共识”,其实各方亦有不同的见解。其实整个“九二共识”磋商谈判的来龙去脉相当清楚,两岸应该以诚相待、善意往来,避免刻意去挑动最敏感神经。
一、透过辩证阶段理解“九二共识”
到底要如何来解读“九二共识”,又要如何让“九二共识”能够继续成为两岸迈向未来之指南,其实不妨透过黑格尔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unity of opposite)、量变质变(quantitative change to qualitative change)以及否定之否定(negation of negation)加以诠释解读。
当年“九二共识”能够定案,其实就是将“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政治对立概念,利用台北与北京双方接受“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谋求国家统一,但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两会之间不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涵义”之政治论述加以统一。所以“九二共识”基本上来说,就是双方都承认两岸分治之政治现实,而且在政治概念上还是相互对立矛盾关系,但是为求发展未来关系,才会在国家统一整个辩证发展过程中,先去建构最初阶段之对立统一架构。
不论如何看待当前两岸态势,以“各表一中”或是“一中各表”加以表述,其实都要强调这是未来双方关系发展之出发点与历史暂态,“九二共识”只是搁置一个中国涵义的争议,而不是确认双方未来政治关系的恒久状态。
假若将“九二共识”认清为对立统一辩证发展最初阶段,若是要继续推向量变质变阶段,不妨再去看看“国家统一纲领”具体内容;假若认识到“九二共识”应当是具有对立统一基本性质之辩证最初阶段,再参照“国家统一纲领”四大原则:
1、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2、中国的统一,应以全民的福祉为依归,而不是党派之争。
3、中国的统一,应以发扬中华文化,维护人性尊严,保障基本人权,实践民主法治为宗旨。
4、中国的统一,其时机与方式,首应尊重台湾地区人民的权益并维护其安全与福祉,在理性、和平、对等、互惠的原则下,分阶段逐步达成。
不难理解,若要务实推动国家统一之辩证进程,显然就必须承认当前两岸分治之政治现实。而具体迈向量变质变阶段之进程构想,就是“国家统一纲领”所列三个阶段:
1、近程(互惠交流阶段):(1)以交流促进瞭解,以互惠化解敌意;在交流中不危及对方的安全与安定,在互惠中不否定对方为政治实体,以建立良性互动关系。(2)建立两岸交流秩序,制定交流规范,设立中介机构,以维护两岸人民权益;逐步放宽各项限制,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以促进双方社会繁荣。(3)在国家统一的目标下,为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大陆地区应积极推动经济改革,逐步开放舆论,实行民主法治;台湾地区则应加速宪政改革,推动国家建设,建立均富社会。(4)两岸应摒除敌对状态,并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在国际间相互尊重,互不排斥,以利进入互信合作阶段。
2.中程(互信合作阶段):(1)两岸应建立对等的官方沟通管道。(2)开放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共同开发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展,以缩短两岸人民生活差距。(3)两岸应协力互助,参加国际组织与活动。(4)推动两岸高层人士互访,以创造协商统一的有利条件。
3.远程(协商统一阶段):成立两岸统一协商机构,依据两岸人民意愿,秉持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社会公平及军队国家化的原则,共商统一大业,研订宪政体制,以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国。
当然历史现实发展未见得每件事都能够依据国家统一纲领所构想之进程,但在马政府时期双方能够进行建设性往来互动关系,许多预期进程提前完成,但亦有近程目标不尽理想。但此种发展态势确实是让有意推动台湾独立者感觉惊恐,对于有意让两岸保持分治状态以便从中谋取战略利益之国际强权亦感到不安,所以当台湾内部产生太阳花社会运动来阻断双方关系深化量变,再加上整个政治版图推移,民进党胜选后改变两岸政策,就让量变质变发展进程受到约制。
尽管如此,大陆还是希望能够继续深化两岸往来关系,所以在惠台口号下,推出多项开放、优惠与补助奖励政策,希望保持往质变运动所需的能量。而绿营执政团队自然就不希望继续往量变发展,所以采取多项手段,甚至制定违反民主社会基本原则之法条,企图运用法律惩处威吓手段来管控两岸往来关系,此种作为显然受到国际强权默许,因此两岸关系日渐不睦,台海紧张情势亦因此逐步升温,爆发冲突危机可能性自然也在提高。
不管未来量变发展状况要被延宕推迟到何种程度,除非北京或是台北决定扯破脸兵戎相向,透过武力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否则还是会继续保持目前两岸在量变质变这个辩证阶段上角力态势。台北独派主政者继续运用教育、文化与媒体进行社会性教化与洗脑作为,以便阻止台湾乡亲与年轻世代去发掘或是理解到任何两岸互动之正面因素,透过“抗中保台”口号进行心理武装,并且作为拒绝接受现实时自我欺瞒合理解释下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