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无论哪个政党执政,“九二共识”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回避不了。 |
中评社╱题: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之概括性分析 作者:张俊威(北京),中共海淀区委党校讲师、北京大学博士
【摘要】在过去的30余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风风雨雨中,“九二共识”彰显了巨大价值,既是定海神针,也是通关密码。今后,台湾地区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九二共识”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双方取得政治互信的第一块基石。从“九二共识”达成以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来看,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与“九二共识”息息相关。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绕不开“九二共识”。民进党当局正视“九二共识”,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才能复归和平发展局面,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也才能找到出路。
一、问题与背景
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已经30余年,迈入“而立之年”的“九二共识”深深嵌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成为两岸关系演变的核心要素。对于海峡两岸而言,这30多年的实践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1〕。多年来,中国大陆始终坚持这一共识,这对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发挥了无法替代的引领作用。无论是去年“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还是今年“汪辜会谈”30周年,大陆方面都采取高规格的形式予以隆重纪念,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珍惜和弘扬“汪辜会谈”精神,同样也包含对民进党当局的期望。实际上,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大陆方面就不断呼吁其尽早回到“九二共识”正确轨道上,完成这份具有必答题含义的“答卷”,希望台湾当局在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与祖国大陆相向而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坚持‘九二共识’,赞成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否认‘九二共识’,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2〕
然而,大陆方面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得到民进党当局的正面回应,其不仅没有去完成“九二共识”的必答题,反而在所执政的两个任期内形成了抗拒“九二共识”的局面。台湾陆委会声称,“中共当局定义‘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企图否认‘中华民国主权’,台湾从未接受,这更非两岸关系本质。”〔3〕在今年台湾海基会举行的“纪念辜汪会谈30周年回顾与前瞻座谈会”上,新任董事长李大维闭口不提“九二共识”,空谈所谓的“搁置争议,相互谅解、务实协商”。从2016年至今,民进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全面执政”已逾7年,蔡英文与陈水扁的做法如出一辙,始终不承认、不接受“九二共识”,甚至采取诸多掩耳盗铃、混淆视听乃至乱泼污水等做法,达到竭力躲避和污名化“九二共识”的目的。身为执政党的民进党,目前在台湾地区是第一大政党,且拥有“全面执政”的实力,其长期抗拒“九二共识”的错误言行,严重影响到该共识正常功能的发挥,给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回顾30多年以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的两岸关系,不难发现“九二共识”的极端重要性,台湾当局是否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已经成为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核心变量之一。
与大陆方面始终坚持“九二共识”截然相反,民进党无论是执政还是在野,长期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九二共识”颇多攻讦和污蔑。与大陆方面始终坚持“九二共识”有所不同,国民党则对这一共识的态度微妙,甚至出现认识模糊和动作摇摆;在民进党持续执政和选情压力下,国民党高层时有随声附和“‘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的声音。虽然国民党从未正式宣称放弃“九二共识”,但现任党主席朱立伦的相关言论已足以反映国民党“拿香跟拜”民进党的趋向。除了朱立伦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3日,2024年台湾地区“大选”的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以“接受‘合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反对‘一国两制’的‘九二共识’以及被蔡英文污名化的‘九二共识’”〔4〕,作为首度对“九二共识”的公开表态。从这番言论可看出,侯友宜没能正确区分“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的差别,自然这与民进党的长期误导和诱骗有一定关系,但迫于选情需要也是其原因所在,更是其心底的“立场回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重要讲话后,蔡英文在当天就刻意将二者混为一谈,她声称“北京当局所定义的‘九二共识’,其实就是‘一个中国’、‘一国两制’”。〔5〕蔡英文这一明显扭曲“九二共识”的论调,竟然也让侯友宜和国民党部分人士“概括接受”了。以上种种情况表明,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暧昧态度固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显然无法完全抛开民进党方面而论。民进党对“九二共识”的态度和做法,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观察台湾社会对“九二共识”认知的参考变量和干扰变量。也正因此,对民进党关于“九二共识”立场和态度的来龙去脉做出必要的厘清,并进一步做出批判性分析,才能搞清楚“九二共识”为何在岛内不断被扭曲和污名化,并实际上进一步被人为地异化了。
应该说,如果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基本态度,“九二共识”这一专有名词的发明和出现原本与民进党有很大的关系,换言之,是跟当年民进党初次取得执政地位后,有人想给它在两岸互动中找台阶下有直接关系。本世纪初,岛内实现首轮政党轮替,民进党不仅首次上台执政,而且也成为两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虽然其从党外时期到组成民进党也是有所谓大陆政策的,但毕竟作为执政者是新手,也是两岸关系中的新手。就此,李登辉执政末期的陆委会主委苏起为初次执政的民进党“量身打造”,以使其在两岸政策上能够解套,避免尴尬局面的产生。正如苏起所言,“如果不找出妥协方案,两岸关系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就有可能变成僵持对立,甚至倒退;如果一方刻意或误判,甚至可能回到早年流血冲突的状况。”〔6〕苏起认为民进党无法接受“一个中国”,但“九二共识”这四个字有一种指代性模糊,可以用“九二共识”指代“一个中国的共识”,这样其就有可能脱开某种敏感的政策用语,并有可能与大陆方面进行一定的政治互动。然而,民进党就是不接受这样一种本来就具有指代性模糊的措辞,也就是不接受带有“中间地带”特点的“九二共识”。苏起曾经特意说明,“原本‘九二共识’是两岸复谈的润滑剂,甚至可以为‘两国论’后两岸停滞不前的关系解套,但执政的民进党不愿复谈,‘九二共识’反成了两岸关系的紧箍咒”,“没想到中共接受了,美国也接受了,就是民进党不愿接受”。〔7〕“九二共识”最初的用意及作用在于为民进党当局找台阶下,让陈水扁执政后的两岸关系不至于走向动荡不安、发生意想不到的危机。从这点上看,民进党是“九二共识”的负面关联方,只不过它从这个角色很快蜕变成了“九二共识”的抗拒者。
从台湾地区蓝绿两党的政治博弈和较量来看,“九二共识”也是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的斗争焦点和攻讦所在,特别是在岛内选举过程或两岸政策的攻防中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以马英九为例,无论他在任期内还是任期外,都多次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呼吁民进党回到“九二共识”。民进党不仅无动于衷,反而质疑国民党“强人所难”。2015年,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声称,“不知道为什么国民党要逼迫只有‘九二共识’,我们才能接受?”〔8〕蔡英文的这番言论,表明民进党根本不会接受“九二共识”,也不理会国民党方面的劝说,哪怕这种劝说是为了民进党的好。2021年5月,马英九再次郑重敦请蔡英文回到“九二共识”,民进党当局陆委会以“历史已翻过一页,无需再讨论‘九二共识’”来做出回应,再次回绝国民党方面的呼吁。〔9〕今年4月,马英九访问大陆“祭祖”之旅回到台北机场时发表讲话,说“‘九二共识’又活过来了”,蔡英文和民进党似乎也是当耳旁风而已。毫无疑问,在当前岛内“绿大蓝小”、“一党独大”的政治生态下,民进党昧于事实一再回避和抗拒“九二共识”,已经成为岛内政治中和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顽疾,成为两岸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之相关说辞及概括性分析
民进党方面不承认和不接受“九二共识”,长期刻意歪曲乃至极度污名化“九二共识”,从陈水扁到蔡英文等主要政治人物,从民进党高层到绿营媒体和网军都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岛内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基本看法,也影响到“九二共识”在岛内的命运。民进党方面费尽心思回避“九二共识”,污称“九二共识”,否定“九二共识”,说法玩转、花样翻新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民进党当局藉口1992年没有“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的“否定说”。长期以来,民进党无视基本事实,故意死抠字眼,歪理歪说,声称“九二共识”一词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使用,系国民党主政时期的陆委会主委苏起杜撰,遂以1992年两会在香港商谈后没有立刻出现“九二共识”的说法,作为否认“九二共识”的依据。民进党甚至以“九二共识”一词“在观念上有误导之作用”〔10〕为由,为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寻找藉口。回溯历史,“九二共识”的由来十分清楚,两岸之间经由受权单位在多轮会谈协商后先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了共识,只是双方对这一共识的描述没有立即使用“九二共识”的说法,多年后才生成了“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用以概括和内含先前的事实。“九二共识”这四个字能够被广泛接受,并被认为是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恰好表明当年两岸确确实实达成了这项共识,在事实上它也确实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绿营媒体《自由时报》在2001年曾经报导过,“海基会秘书长许惠佑表示,一九九二年根本没有‘九二共识’这个东西,‘九二共识’是前陆委会‘主委’苏起在去年的新发明,但是现在很多政治人物不先搞清楚什么是‘九二共识’,就逼迫‘政府’要承认‘九二共识’,他感到非常不可思议。”〔11〕这反映了民进党为了否认“九二共识”而不愿面对事实,民进党直接无视两岸两会早在1992年就达成的共识,将达成“九二共识”与命名“九二共识”混为一谈。马英九曾经用类比的方法批评绿营否认“九二共识”,他说,“比如‘八二三’炮战等事件,当年发生时也没有名字,就像小孩子出生后3个月才命名,不能说这小孩没有出生。”〔12〕苏起自创“九二共识”的初衷,起因是民进党不愿面对“一中”或“一中原则”等字眼,他不过是将1992年两岸两会已经达成的“共识”赋予了一个名称,给当时的陈水扁使用而已;这本来是名与实相符的一个策略做法,表明“九二共识”并非凭空捏造。正如苏起解释道,“1992年是因李登辉主导,才促成国民党内部凝聚‘一中各表’的共识,当时虽没有‘九二共识’这个名词,但已有实质内涵,这是李登辉当年的‘政绩’。”〔13〕苏起口中的“实质内涵”,指的是两岸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就算当年没有这个名词,也并未影响“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存在以及真切的客观性。
第二,陈水扁等人认为1992年两岸根本没有形成共识,以语言游戏提出过“没有共识的共识”。民进党基于“台独”立场,否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目的就是不承认“九二共识”。陈水扁上台后不久曾一度要接受“九二共识”的说法,但被时任陆委会主委蔡英文(肯定受李登辉指使)阻拦,又迅速收回其说法。而他立即放出他的狂言:“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陈水扁公然宣称,“九二年的事情,对岸说有所谓‘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但我方认为,好像事实不是这样,‘一个中国’的问题,要讨论但是没共识,我们提出来,如果有‘共识’,应该是‘一个中国各自口头表述’,但是对岸认为并没有这样的共识,所以如果说要有‘共识’,那是没有共识的‘共识’,所谓‘AGREE TO DISAGREE’。”〔14〕陈水扁所谓“没有共识的‘共识’”无视两岸就坚持一中原则与共同追求统一达成了共识,实际上就是民进党拒绝“一个中国”,把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完全推翻,为推行“台独”政策铺路。既然陈水扁不承认“九二共识”,那他后面抛出所谓的“一边一国”论绝非偶然,推行“法理台独”也有其顺成的逻辑了。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做过陈水扁当局的陆委会主委,她那时也声称“两岸当年只有‘各说各话’的共识,不能被简化成一个中国的原则”〔15〕。在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从第一任期“尊重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演变为第二任期的“我们始终未接受‘九二共识’”。民进党方面这种否认“九二共识”的手法,是选择性地无视两岸达成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尽管其认为求同存异还是存在的,但始终更多地认为两岸之间只有分歧没有共识。例如,对“九二共识”直接促成第一次“汪辜会谈”的成果,民进党选择“视而不见”,声称是因李登辉主政期间所谓的“密使穿梭”所促成。
第三,蔡英文等人把“九二共识”别有用心地歪曲为“国共两党的共识”。2015年,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声称,“九二共识”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党私下所形成的共识,不代表台湾整体意见。就民进党的政策惯性而言,其在2000年首次上台执政,就否认“九二共识”的客观存在,把“九二共识”说成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共识。〔16〕众所周知,“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共识,不是国共两党共识,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正是在两岸当局的授权下,经过多轮谈判才形成了双方的口头表述方案。台湾方面的方案经由当时作为主政者的李登辉在相关文件上签字才能生效。也就是说,虽然在台湾方面当时执政的是国民党,但两岸谈判并非发生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而是由两岸受权团体开展的事务性商谈。在两岸公权力不便直接接触的背景下,由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出面进行会谈,这两个机构均代表的是背后的两岸当局,体现的是两岸公权力经由“白手套”发生的互动。经过平等友好协商所产生的共识,反映了大陆方面与台湾方面的真实意愿,自然是两岸共识而非“政党共识”。正如香港中评社评论指出,“两岸关系不是国共关系,国共关系只是两岸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九二共识’也不只是国共共识,而是两岸共识。‘九二共识’不只是国共交往的基础,也是大陆与台湾各个政党交往的基础和条件,当然也是与民进党交往的基础和条件。”〔17〕这一点正如马英九先生后来强调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奠定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两岸共识’而非‘国共共识’,对两岸有约束力,不能由单方轻言变更或偏离。”〔18〕
台湾地区至今已经过三次“政党轮替”,目前的执政党已不是当年达成共识时的政党;但无论执政党是谁,“九二共识”都不会因为台湾地区执政者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被片面理解为两岸相关政党之间的共识。民进党一贯抹黑国民党“亲中卖台”,将“九二共识”异化为国共两党“私相授受”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在政治上是有所用心的,但就其政治立场和两岸政策的本质来讲也并不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