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3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昨日起在中四年级顺利开课,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开启了香港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带来新气象,任重道远。
有教育专家指出,与旧通识科相比,公民科知识较系统、全面,不像旧科那样主观且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亦有教育界人士指出,许多教师期望公民科尽快推出官方认可的实体课本,建议教育局在这方面加强宣导工作,包括定期交代教材安排的进度,以提高教师以至各界对公民科的信心。
大公报记者 黎慧怡、锺怡、苑向芹(文)凯杨(图)
汉华中学昨日第一堂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开课,校长关颖斌表示,公民科对于培育学生国民身份认同非常重要,认识香港、国家应该从公民科课堂做起,并以此为起点,让师生更了解香港、国家、世界之间的关系。
关颖斌说,照目前课堂开展情况,很有信心达到教学目标。“回归多年,(通识科改革)终于在课程上实实在在地强调认识国家,老师透过备课、学生透过学习增加对国家发展历程的理解,以及香港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这是国情教育的重要一环。”
倡组老师交流圈 互通心得
关校长续说,由公民科代替通识教育科,在课程转变上是好事。他指出,中学基础教育离不开巩固基础知识,而公民科着重香港、国家和世界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香港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发展的成就等,相信有助学生打好基础。“未来通关后学校将组织学生回内地考察,打好这些基础,这有助两地学生之间的交流,打破隔膜。”
谈及教育局的支援,关颖斌建议局方可考虑组织区本公民科老师交流圈,提供平台让同区老师互相交流经验;通关后期望组织老师短期到内地进修的机会,到内地不同机构参观,或邀请内地相关专家来港授课。
新学科较客观 非盲目批判
香岛中学校长邓飞表示,旧有通识科的知识较宽泛、零碎,比如关于什么是国情、认识基本法之类的内容都没有精准的定义,每个老师教得不同,学生答得也不同,这种通识教育过于随意。而现在的公民科就全面很多,无论是从认识香港特区、内地,乃至全世界都是比较全面客观的概念。相信通过这种准确、深入的公民科知识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从而培养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感。
优才书院校长谭国伟分析,公民科有两大优点。“首先,在以前通识科中,老师选择性教自己认同的内容,而立场有偏见的老师就会向学生强调国家的缺点,主观性太强,容易偏离事实,而从公民科的框架内容来看,教学内容会更加客观。其次,通识科批判性过高;批判对学生来说并非一件坏事,但学生自身要有足够能力和知识才能进行批判,如果盲目批判,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教育评议会主席何汉权说,不少教师都表示期望公民科尽快推出官方认可实体课本。他指出,过去政府要推出课本需要三年时间,今次政府现已完成制订课本编定指引,书店已经可以启动初稿工作,预计明年3月可以完成,惟坊间教师普遍不知。何汉权建议,当局应加强宣导工作,包括定期交代教材安排的进度,以提高教师以至各界对公民科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