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北交所开市,打造自身特色是重中之重
http://www.CRNTT.com   2021-11-17 08:45:06


  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2021年11月15日,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北交所开市。10家新股、71家新三板精选层公司在北交所挂牌交易,这81家企业也成为北交所首批挂牌上市公司。

中国网发表时事评论员曹中铭文章认为,对北交所而言,首批公司挂牌后,打造出自身特色将是重中之重。

  如果说科创板从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让市场见证了什么是“科创板速度”的话,那么如今,我们同样看到了“北交所速度”。从今年9月2日宣布设立,到11月15日首批公司上市,只用了70余天时间。在此期间,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技术准备、制度建设等均安排就绪,也为北交所的顺利开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北交所的设立,是资本市场改革的结果。近年来,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比如退市制度改革、试点注册制等,都对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三板启动改革也提上议事日程。北交所的设立,是新三板发展倒逼下的结果。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在历经了当初的火爆之后,近年来受市场规模、结构、需求多元等因素的影响,其问题逐渐暴露,比如融资额下降、交投不活跃、挂牌公司减少等,已经影响到新三板的发展。如果不进行改革,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中,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北交所的设立,既是新三板改革的成果,更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北交所的设立,毫无疑问借鉴了其他板块如科创板、创业板的改革经验。比如北交所也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推出了市值+盈利能力等在内的四套上市标准;实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试点。新股发行时,建立多元定价机制,根据不同需求可竞价发行、询价发行或定价发行。融资制度灵活多变,可通过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融资;融资方式可选择公开发行,也可选择定向发行;且在定向发行框架下,引入授权发行、储架发行、自办发行等。在市场监管上,根据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特点,宽严适度。交易机制中,实行差异化交易制度,新股挂牌当天无涨跌幅限制,此后涨跌幅限制设定为30%。并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其门槛与科创板一样为50万元。

  文章称,从新三板挂牌公司,到北交所上市公司,对于新三板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质”的改变。这一点,也体现在北交所开市当天的市场表现上。10家新股的表现自不必说,开盘均大幅上涨,且多家新股触及二次临停;其他未停牌上市公司的成交量均同步放大,市场交投明显更活跃。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中,有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对于各个层次的市场而言,其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科创板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板重点支持“三创(创新、创造、创意)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上市融资;北交所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且定位于“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

  文章指出,北交所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打造自身的特色,而紧抓定位则是关键。一方面,相对于沪深市场,北交所毕竟属于新三板市场,企业虽然能够在北交所上市,且北交所相关制度规则都从科创板或创业板沿袭而来。但毋庸置疑,北交所是不同的市场。无论是市场关注度、活跃度、企业估值,还是其他诸多方面,新三板市场的吸引力都较A股市场更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北交所急需打造自身特色,紧抓市场定位,这方面的教训早已有之。比如创业板在当初设立时,其上市对象主要是创新、创业型企业,不过,某些企业为了享受高估值,即使不符合创业板的定位,也要寻求到创业板挂牌,而背后则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的企业挂牌过多,就会导致市场偏离最初定位。

  事实上,北交所紧抓自身“专精特新”定位,打造一个颇具特色的市场,将是大有裨益的。既有利于吸引更多“专精特新”型企业上市,让北交所成为这类企业的专业市场,也有利于北交所与其他板块在错位发展的同时,实现错位竞争。而一个有特色的市场,其竞争力显然比一个混乱无序的市场要好得多。而且,将北交所打造成专业市场,也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反过来又能促进“专精特新”型企业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