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舟表示,这两种看法,一个比较乐观地高估了现在中国的所谓“好局”,一个则相对比较悲观地低估了中国现在的发展平台,都是不太恰当的。结合个人经历,他认为,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确实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虽然能看到许多问题,但在全世界中等以上的大国中间,像中国这样发展这么迅猛、相对于之前的自己国进步这么快的国家是非常少见的。
王逸舟说,在建国之后的第一个年代,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中国跟今天非常不一样。当时中国的社会氛围、人的追求,以及社会经济基础,在大国中都是非常靠后的。那时中国外交要争取实现的目标就是政治独立、实现民族解放,摆脱两次战争以后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那时的人们很难想象今天中国的情形。因此跟那时对比,稍微年长的人会觉得今天的中国非常不错,发展的态势很好,而且可能世界大国中,像中国这么快地成长进步、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的不多。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是中国经历的第二个年代。王逸舟认为,这是韬光养晦的年代,或者说是改革开放埋头苦干的年代。当时的中国一般不在外边斗气,不去争话语权。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存在感很弱,基本就是招商引资,就是埋头解决温饱,就是把自己的事情优先办好,所以叫“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力以赴抓经济”。甚至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人没有什么存在感,当时的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布局、蓝图和话语权。中国人那时出国也好、访学也好,外交官也好,在世界各地基本上没有声音、没有存在,游客也很少。对当时刚上大学,刚刚经历解决温饱、迅速开放的时代的人来说,想的更多是“我们如何向世界看齐,我们如何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王逸舟续指,新世纪以来,中国开始进入快速发展,先是中国入世,经济快速与世界对接融合;奥运会后,我们沿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口号,整个国家的态势,军队、外交、强力部门也都朝着更高、更快、更强去发声和追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新一代领导人开始提出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各种目标,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开始强调引导,开始要建构新的世界。这段时间,跟其他大国相比,中国明显地快速崛起,表现更加亮眼。
从外交方面来看,中国提出了“强起来”的目标,王逸舟认为这个“强起来”更多地是说中华民族要争一口气,要在国际舞台上提出方案,要参与全球决策,成为大国俱乐部中的主要成员。值得注意的是,“强起来”的目标现在还在塑造中,但不过十年时间,当前确实感到了一种新的气势、新的发展。“可能在国内身在其中感觉不明显,但在国外所有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