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图片来源:参考消息网) |
中评社香港6月25日电/中国已经在2020年消除了绝对贫困。在40年时间里,中国使约8.5亿人摆脱了这种社会脆弱状况。与此同时,该国发生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幷伴随着前所未有的城镇化:从1980年到2021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约20%增加到近65%。
巴西环球在线网站6月21日刊登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历史学家伊丽丝•帕里斯•马亚、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经济学家安娜•卡罗琳•桑帕约合写的文章《中国为什么没有贫民窟问题?》,文章说,从人口问题的角度来看,中国管理其城镇化进程的能力更加令人惊叹。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仅1.7亿,城镇化率18%左右;到2021年底,中国已有9.1亿人长期居住在城市,城镇化率接近65%。
在此期间(1978-2021年),中国有7.4亿新的城镇居民,催生了近百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和十多个特大城市。举例来说,重庆人口超过3200万,上海接近2500万,北京2200万,成都2000万。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时,还是一个仅有3万多人的小城,如今人口已突破1300万。
在这样的人口背景下推动城镇化面临众多挑战,当局需要向人们提供各种城镇设施和服务,包括住房、交通、休闲、卫生、固体废物收集等。中国的经验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首先就是由于中国幷未像很多国家那样长期存在贫民窟问题。因此,有必要了解中国当局使用的公共政策工具“户口”的作用。
数十年来,户籍制度对于管理中国国内的人口迁移浪潮和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该制度可被用于记录人口信息幷分配公共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主动改革这一制度,以整合城乡人口迁移。能够满足一定条件(例如在迁入地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和住房等)的迁移人口可以永久落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