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中国网发表西南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教授,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袁正文章认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新时代要更好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党的二十大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明确为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之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是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活力护航。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通过改革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取决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基础设施条件决定的硬环境成本,也包括法律、制度决定的软环境成本。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成本下降、要素成本低廉。现在要素成本优势在减弱,需要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以激活创新和分工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其中降成本具有决定性意义。企业成本不降下来就没有竞争力,高成本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从而造成内需不足。
文章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活跃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