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青年的语言认同危机与导正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24-01-08 12:04:07


  中评社╱题:台湾青年的语言认同危机与导正策略――一项基于实证的研究 作者:吴晓芳(漳州),闽南师范大学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教授;锺厚涛(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本文通讯作者;肖航(北京),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双重功能。语言是族群意识的核心,攸关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共同的语言认同是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基础。近些年来,民进党当局持续以语言为工具落实所谓“去中国化”,企图改变植根于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本文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在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极力推动的以闽南语为基础进行的所谓“国语化”,不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更对台湾青年的语言认同产生了重要的错误导向作用。台湾地区青年拥护闽南语(台湾地区称“台语”)为所谓“官方语言”,认为闽南话比普通话更为亲切,这显示岛内语言文化认同出现严重的本土化态势。这一现象应引发两岸各界有识之士高度警惕,大陆宜加强语言安全的战略性布局,将台湾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国家语言文字整体规划当中,建立语言文字的对台工作体系,建设两岸语言文化智库,夯实两岸融合发展的文化基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现有常住人口2383.4万人,其人口比例分别是:台湾16族原住民2.48%,汉族96.42%,其他1.10%(包括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外籍人士)①。依照一般通俗的分法,台湾人分为本省人和外省人。1945年前在台湾生活的被称为本省人,1945年后随国民党政府来到台湾的中国大陆人及其后代被称为外省人。本省人又分为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1993年,时任“立法委员”的林浊水及叶菊兰首先提出“四大族群”之说,把台湾人分为四大族群,即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外省人,族群成了政治操作的工具,经过多年,台湾人口中的“四大族群”的划分已形成相当普遍的族群想像主张。另有新住民56万9851人(统计时间自1987年1月至2021年12月底)。

  一、台湾地区语言使用现状

  台湾当局认定的所谓的“国家语言”包括所谓“国语”、闽南话、客话、原住民语等共20种。台湾法律上没有“官方语言”,所谓“国语”是实质上的“官方语言”,且多数家庭为双语家庭、多数人掌握双语。202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6岁以上主要使用语言(即常用语言)为“国语”者占66.3%,闽南语占31.7%,次要使用语言为闽南语者占54.3%,“国语”占30.5%;主要使用或次要使用“国语”者占96.8%,闽南语者占86.0%,客家语者占5.5%,原住民语者占1.1%。各项总和达到189.4%,亦即平均每个人回答1.89种语言。台湾的“国语”普及率达96.8%,若就年龄别观察,6至14岁者主要使用“国语”者占92.1%,使用闽南语者占7.4%,越年轻,说“国语”的比例越高②。

  语言使用状况和语言认同是观察语言政策变迁的重要线索,台湾从1945年光复至今,前后实行两种方向截然相反的语言政策,即两蒋时期的“中国化”语言政策和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的“去中国化”语言政策。与此相关联,“国语”的地位从“独尊”到“被挤压”、从全力推广到被塑造为“他者”的“外来语言”。台湾2020年人口普查中的语言使用状况表明,台湾的“国语”普及率达96.8%,很显然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语言政策并没有达到压缩“国语”生存空间的险恶用心,“国语”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依然是社会共同语,“去中国化”的语言政策对台湾社会的语言使用状况没有造成影响。那么,这是否会影响台湾社会的语言认同呢?

  二、台湾青年语言认同调查

  本文讨论的台湾青年语言认同是在台湾语言政策变迁、台湾社会国家认同变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语言认同的概念。语言认同是语言身份的自我认同。与语言认同相关的理论有原生论和建构论。原生论认为语言认同是先天的,决定于与生俱来的种族、历史、文化、血缘、语言等。建构论则认为语言认同是人为构建的,强调彼此的共同经验、集体记忆和未来。语言既表达了认同,也在建构着认同。在民进党当局重构台湾历史、文化、民族的“文化重建工程”“台独系统工程”中,语言认同既是目标也是途径。在台湾特殊的社会语境下,台湾民众的语言认同既有原生的,也有建构的,并且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阶段、不同取向的台湾的语言政策都有效地影响了台湾民众的语言认同。因此,本文关注在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重塑台湾民族、台湾历史、台湾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台湾民众语言认同的实况。

  关于语言认同内涵与语言认同评价指标。语言认同的实质是身份认同。但是语言如何反映身份认同?在语言认同评估实证研究中,如何设置量化指标呢?结合学者们的实证研究经验和理论探索,结合语言认同研究的台湾社会语境,本文以语言情感(语言好听度、语言亲切度、语言优雅度)、语言价值判断(有用度、社会影响力)、语言地位作为语言认同的重要评估指标。调查问卷③中涉及语言认同的题目是第一题和第二题。

  第一题:从优雅度、好听度、亲切度、有用度、社会影响力五方面给“国语”、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英语评分。从高到低分为六个等级,其赋值从5到0逐渐降低,如,“很好听”=5,“好听”=4,“一般”=3,“难听”=2,“很难听”=1,“无法判断”(或“没听过”)=0

  第二题:您认为闽南话也可以定位为“官方语言”吗?

  语言认同之语言情感和语言价值判断。第一题考察语言情感和语言价值判断。本文采用广泛认可的五个指标:优雅度、好听度、亲切度、有用度、社会影响力给“国语”、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英语评分。分值从高到低分为六个等级,其赋值从5到0逐渐降低,如,“很好听”=5,“好听”=4,“一般”=3,“难听”=2,“很难听”=1,“无法判断”(或“没听过”)=0。为了更详细地瞭解不同地区、族群、母语背景、性别、系所的台湾大学生的语言认同情况,在每个指标中,本文又做了次级分类(组)间的比较。具体如下。地区:东、南、北、中、离岛;族群:外省人、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其他;母语背景:“国语”、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英语、日语、其他;系所:台文系、非台文系。

  为便于比较,本文把各个指标的分值再次合并,从高到低分为三个等级,即“很好听”+“好听”=“高”,“难听”+“很难听”+“无法判断”(或“没听过”)=“低”,“一般”=“一般”。限于篇幅,本文在这里呈现出来的是“高”的情况。

  1.关于语言优雅度,五种语言“很优雅+优雅”的“高”评价的次序是:

  “国语”(827人,72.9%)〉英语(739人,69.8%)〉闽南语(446人,40.2%)〉客语(208人,21.4%)〉原住民语(185人,20.5%)。

  2.关于语言好听度,五种语言“很好听+好听”的“高”评价的次序是:

  “国语”(811人,72.5%)〉英语(709人,67.6%)〉闽南语(525人,47.5%)〉原住民语(220人,24.4%)〉客语(226人,23.2%)。

  3.关于语言亲切度,五种语言“很亲切+亲切”的“高”评价的次序是:

  闽南语(859人,77.6%)〉“国语”(810人,72.6%)〉英语(432人,41.23%)〉客语(267人,27.4%)〉原住民语(165人,18.5%)。

  4.关于语言有用度,五种语言“很有用+有用”的“高”评价的次序是:

  “国语”(983人,88.5%)〉英语(859人,81.2%)〉闽南语(646人,58.4%)〉客语(137人,14.2%)〉原住民语(91人,10.1%)。

  5.关于语言社会影响力,五种语言“很有影响力+有影响力”的“高”评价的次序是:

  “国语”(924人,83.7%)〉英语(866人,82.5%)〉闽南语(570人,52.2%)〉客语(126人,13.1%)〉原住民语(96人,10.8%)。

  通过对比发现,在语言优雅度、有用度、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排列顺序都是“国语”〉英语〉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在语言好听度方面,排列顺序是“国语”〉英语〉闽南语〉原住民语〉客语,原住民语略高于客语。在语言亲切度方面,闽南语占据第一,且排第一的闽南语高出了排第二的“国语”5%,依次是闽南语〉“国语”〉英语〉客语〉原住民语。在亲切度方面,闽南语领先。两个数据值得重视:闽南语的亲切度超过“国语”;“国语”在有用度、影响力、好听度、优雅度超过闽南语。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证明前后不同的语言政策对语言认同的影响。一方面,在单语政策时期,“国语”为高阶语言,闽南语为低阶语言,不论是语言情感,还是语言价值判断,“低阶语言”的闽南语不可能高于“国语”。“高阶语言”的“国语”高于闽南语是正常现象。闽南语亲切度高于“国语”,显然是语言政策本土化、多元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在闽南语“国语化”的语言政策下,被挤压的台湾“国语”在有用度、影响力、好听度、优雅度方面高于闽南语。有用度、影响力是理智的价值评价,好听度、优雅度是情感评价,这说明闽南语虽有了“国语”的声望、地位,其声望也还没有超过被称为“外来语言”的“国语”,在实际使用中还远不能取代“国语”,前期的“国语”推广政策依然在台湾社会发挥作用。

  语言认同之语言情感、语言价值与族群意识交叉分析。交叉分析外省族群、闽南族群、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对五种语言的情感、价值评价:

  1.外省人对五种语言的情感、价值评价

  亲切度方面,外省人对“国语”(76.88%)和闽南语(76.62%)基本持平;优雅度方面,英语(76.16%)〉“国语”(75.93%)。社会影响力方面,英语(89.93%)〉“国语”(85.35%)。通常认为外省人的母语是“国语”,“国语”实际上是台湾的通用语。外界一般会认为外省人认同自己的母语-“国语”的意识最强,对“国语”会有更高的评价,事实不然。总体上,外省人对自己的母语也即所谓“国语”的评价不如其他族群的人高。

  2.闽南人对五种语言的情感、价值评价

  闽南人认为,亲切度,闽南语(78.75%)〉“国语”(71.49%);优雅度,“国语”〉闽南语〉原住民语(20.32%)〉客语(19.15%);好听度,“国语”〉闽南语〉原住民语(22.82%)〉客语(20.82%);有用度和社会影响力,“国语”高于英语、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