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锚定战略定位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23-07-19 08:18:54


我们要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把握好大湾区建设的优势、高度和方向,把握好大湾区建设新的阶段性方位特征。
  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深圳特区报发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宜航文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担负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

  文章分析,“一点两地”的战略定位,在时代坐标上明晰了大湾区所处的历史方位,在战略层面上集成了大湾区具备的叠加优势。我们要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把握好大湾区建设的优势、高度和方向,把握好大湾区建设新的阶段性方位特征。

  竞争优势巩固提升,发展底气更足。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大湾区交通区位条件好、国际化程度高、经济活力强、产业体系完备、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得到强化。与世界上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大于其他三大湾区面积之和,常住人口目前超过8600万,10年间人口净增了35%,增速在四大湾区中遥遥领先,日益释放出强烈的“虹吸效应”,散发出“近悦远来、群英荟萃”的区位吸引力。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大,正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超13万亿元人民币。实践证明,虽然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多,但我们依然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稳致远、更上层楼。

  “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更加丰富,创新空间更广。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粤港澳三地协作渐入佳境。三地之间既有“硬连接”——广深港高铁等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成功合龙,“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相继实施;又有“软联通”——“深港通”落地实施、部分职业资格实现互认、“湾区标准”规范衔接;还有“心相通”——得益于日渐高效的通关模式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港澳居民来粤投资创业、居住生活更加便利,大湾区日益成为港澳居民生活就业、追逐梦想的舞台。实践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只要大胆闯、大胆试,就一定能开出一条新路来。
  
  深刻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历史使命

  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动,深刻认识“一点两地”新的历史使命,在新征程中知所趋赴、久久为功。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展现更大担当,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这意味着大湾区要更好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推进大湾区建设紧密衔接起来,着力强化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链接、服务功能。要积极发挥大湾区需求巨大、“买全球、卖全球”的市场优势,为全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创造稳固基础;发挥区域创新能力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加速提升的优势,为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新优势提供重要支撑;发挥产业链供应链较为完善、制造业发达的优势,为中国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提供强大保障;加快推进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让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示范引领;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国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提供重要基础;发挥对外开放水平高、得天独厚的国内外市场规则体系的对接转换地优势,为我国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提供强力支点作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