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关注:文艺界人士聚焦文化传承交流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23-09-16 00:50:41


著名艺术家张艺谋(中评社 李子宁摄)
 

  回望5000年,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坚持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力量,让传统走进现代,更具人文力量。我们在特征鲜明的精神标识上做文章,每一次我们的创意都力求更深入的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000年中华文明跃然而出,演员们手持竹简吟诵着四海之内皆兄弟,张骞西行、郑和南渡、丝路漫漫,跨越时空和山海,连接起东西方人民心灵共同的纽带。还有日晷、活字印刷术、京剧,世界通过这些文化符号,看到了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我们用激光打破坚冰,雕刻五环,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破冰的概念。我们在贯穿古今的中国智慧上做文章,探讨人类前途命运和民族的精神世界,是文化创造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努力寻找最佳艺术形式,力求用作品提升人民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从24秒开始倒数,代表着24节气,这是中华文明的时间智慧,是中华文明中万物有灵的浪漫和春华秋实的生机。每个节气搭配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和一组符合意境的现代画面。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不断的创新思路、技术和方式,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发展,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中国精神具象化。中国人讲究形神兼备,传统文化是神,表现方式是形,以神辅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舞蹈演员用身体在一张巨幅的纸上,绘出山川、河流。运动员入场时,用脚步在纸上踩出斑斓大地,这张纸值得我们自豪。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知识和智慧的传播,启迪了人类的文明之路,让中华审美国际化。中国人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我们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留白之美,最大胆的尝试是北京冬奥圣火的点燃方式,这是奥运主火炬100年来首次以“微火”的形式呈现,这种方式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从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得到灵感。“微微火光”像原始人类对最初火种的呵护,希望代代相传和生生不息的远景。这一方案首先获得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接着也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支持和肯定,说明无论火焰的大小,只要点燃大家的心中之火,就是最璀璨的圣火。让中国传统可视化,一场开幕式代表了你的文化,代表了国家的发展变化。闭幕式上,伴随悠扬的乐器送别,地屏配合演员行走路径发出点点光芒,与发光的柳条交相呼应,创作出“惜别”的氛围,我们将中国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用艺术赋予技术温度,以技术助力艺术尽显风姿。

  中华文明是在自身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原生文明,不断与其他古老文明交流、碰撞、融合、面向未来,我们要同其他文明开展互鉴,与各民族一起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打开格局向世界展现中国美好。过去更多讲述的是“我”,希望告诉世界“中国”有什么,到现在升华到“我们”,中国人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态度,向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0多名山区孩子,用希腊语大声唱出奥林匹克会歌,这个时刻特别有意义,我们的国家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童声唱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一起向未来,与世界携手美美与共,当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与各国人民命运与共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系统性的智慧。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强调“我们”的概念更多了一层现实的意义,我们举办了一场成功的冬奥会,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1300年前,李白写下“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诗句,西方有一句谚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当全世界不同的雪花汇聚到北京,汇成一片人类共同的雪花,传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理念。北京冬奥会闭幕上无数条红丝带将“雪花”“火炬台”装点成一个巨大的中国结,中国结是一种充满中国哲学思想的工艺,每根丝带都可以独立成结,各美其美。许多丝带也可以共同编织,美美与共,如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谐的国际大家庭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要以现在人的眼光,现代的视角去看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很重要。因为如果把特别古老的文化原本原封不动的搬出来的话,它只能作为一种展示,但是如果作为传播的话,现代人的审美和现代人的眼光可能就不满足于那种展示了,可能更多的需要是文化内涵的东西。另外,在疫情过后,需要让世界重新认识我们,因为我们始终没有停下我们的脚步,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文艺,都在一直向前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