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对南海主权与国际法的深度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4-30 00:16:06


 
  (2)政策调控和有法必依的关系

  包括领土争议,外交交涉必经各说各话、条件博弈(或称“讨价还价”)、互谅互让、达成妥协的博弈过程;外交行为之结果的协定等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说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并不为过;但是如果没有第一阶段的各说各话,全面系统地阐述己方论点、论据、论述;那就是还未交涉,便退避三舍;如就南海问题,禁言《清法续议界务专条》、“九段线”,那后续交涉就无法律牌可打了。

  交涉第一阶段,或在其之前,就避开有法必依,依政策调控来取舍国际法规,还会带来自身外交水平的低下。选择性运用成为习惯,会带来选择性学习、选择性思考、选择性记忆的习惯;换言之便是选择性停止思考,造成多有不知的结果。如不知曾有《清法续议界务专条》,结果是恣意越权对《清法续议界务专条》说:不用了。

  博弈外交是常态。各国通常首先收集并运用对本国有利的所有法律依据,充分主张本国权益,无理也要咬三分;之后再磨合,最好是互谅互让达成协议。不是开始时全力博弈法律战,而是未交锋就顾忌起“友邦惊诧”,倡“不争议”、“搁置争议”,恣意选择依法或废法,偏好用领导决定来调整权益;其负面作用严重。如“断续线”案例,中国似在采取模糊政策,其负作用是被认为主动放弃“断续线”;又会进而演化成被认为“断续线”内全部岛礁和海域是可以重新细分哪些是中国的哪些不是;不知觉中形成中国主动放弃了断续线内主权这等“国际共识”。这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所揭示的机制。

  最后,回避博弈而自废武功,谈判中便失去交易筹码。因为在谈判之前就已经让了步,谈判中不好再让,这又反而有可能引得友邦惊诧,反目成仇;美日捣乱国家此时也就得到了干涉的可乘之机。外交是有“外国”这个对象的行为,时时忍辱负重,对象国便无从知晓中国的真意,不知中国的全面论述,会产生试探中国底线的动机,亦成为美日恶性炒作、干涉的机会。美日怂恿菲律宾打仲裁战,便是这样发生的。丑话说在前面反而利于维系友好关系。当然,“丑话”也可以运用二轨三轨传过去,学者的重要价值是把“丑话”全面系统地论述清楚。

  习近平主席讲到:“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